什么是鼻咽炎
鼻咽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病毒感染等引起,有相应症状及对症、局部等治疗原则;慢性由急性转变等引起,有症状及去除病因等治疗原则,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
一、鼻咽炎的定义
鼻咽炎是发生在鼻咽部的炎症,鼻咽部是鼻腔后方、口咽上方的部位,鼻咽炎可分为急性鼻咽炎和慢性鼻咽炎。
二、急性鼻咽炎
1.病因
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腺病毒等,也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易患急性鼻咽炎,且生活中接触病毒的机会较多,比如在人员密集的场所,病毒容易传播。成年人若过度劳累、受凉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也易发病。
环境因素也有影响,比如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刺激鼻咽部黏膜,降低局部抵抗力,增加发病风险。
2.症状
初期可能有鼻咽部干燥、灼热感,随后出现鼻塞、流涕,初期为清水样涕,后期可能变为黏液脓涕。还可伴有咽痛、咳嗽等症状,儿童患者可能症状相对更重,除局部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儿童机体对感染的反应更强烈,发热可能影响其全身代谢和各器官功能。
三、慢性鼻咽炎
1.病因
多由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转变而来,比如急性鼻咽炎未得到彻底治疗,炎症迁延不愈。另外,长期吸烟、饮酒,长期接触有害化学气体(如甲醛等)、粉尘等,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如慢性鼻窦炎)长期刺激鼻咽部,都可引发慢性鼻咽炎。长期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患慢性鼻咽炎的几率较高,比如在化工厂附近工作的人员。
2.症状
主要表现为鼻咽部不适,有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常出现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能咳出少量黏稠分泌物,还可能伴有恶心等症状。成年人中长期吸烟的人群,由于烟草对鼻咽部黏膜的持续刺激,慢性鼻咽炎的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鼻咽部黏膜情况,急性鼻咽炎时可见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有分泌物;慢性鼻咽炎时可见鼻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增厚,有淋巴滤泡增生等表现。儿童进行鼻内镜检查时需在合适的麻醉等配合下进行,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2.实验室检查
若怀疑有细菌感染,可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能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对于一些特殊病原体感染的排查,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病毒学或细菌学检查,但临床上一般先根据常见病因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
五、治疗原则
1.急性鼻咽炎
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咽炎,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儿童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因为休息有助于机体恢复。若考虑有细菌感染,可适当选用抗生素,但需谨慎,避免滥用。
局部治疗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症状,但使用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儿童使用时更要严格控制,因为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等不良反应。
2.慢性鼻咽炎
首先要去除病因,比如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治疗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等。对于有淋巴滤泡增生等情况,可根据病情采用局部治疗,如激光、冷冻等,但儿童一般不首选这些有创的局部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和去除病因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