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经常扭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腰扭伤可能由腰部肌肉力量不足、腰部柔韧性差、腰椎结构异常、运动或活动姿势不当等因素引起,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会影响这些因素进而增加腰扭伤风险,如年龄增长致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下降,长期缺乏运动、不良姿势等致相关问题,先天性或后天性腰椎结构异常及腰部疾病破坏稳定性,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活动姿势不当易致扭伤等。
一、腰部肌肉力量不足
(一)原因及影响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腰部肌肉的质量和力量会逐渐下降,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腰部肌肉力量不足的情况,从而增加腰扭伤的风险。例如,一项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肌肉力量研究显示,50岁以上人群腰部肌肉力量较20-30岁人群明显降低。
2.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腰部肌肉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力量会逐渐减弱。比如一些长期伏案工作或久坐不动的人群,腰部肌肉长期处于松弛状态,在突然活动时就容易发生扭伤。
3.病史影响:有腰部既往损伤病史的人,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康复训练恢复肌肉力量,再次发生腰扭伤的几率会增加。
二、腰部柔韧性差
(一)原因及影响
1.年龄方面:青少年和年轻人身体柔韧性相对较好,但随着年龄增加,腰部的关节、韧带等组织的柔韧性会下降。例如,老年人的腰椎关节灵活性降低,在活动时腰部的适应性变差,容易扭伤。
2.生活方式:长期不进行拉伸等活动来提高腰部柔韧性的人,腰部的关节、韧带等结构的弹性和伸展性不足。像很少进行瑜伽、普拉提等柔韧性训练的人群,腰部柔韧性较差,在弯腰、扭转等动作时容易扭伤。
3.病史关联:既往有腰部软组织损伤病史的人,如果没有重视柔韧性的恢复,可能会导致腰部柔韧性进一步下降,增加再次扭伤的可能性。
三、腰椎结构异常
(一)原因及影响
1.先天性因素:部分人存在先天性的腰椎结构异常,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这些异常的结构会使腰部的力学分布发生改变,导致腰部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发生扭伤。相关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存在先天性腰椎结构异常,且这类人群腰扭伤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
2.后天性因素:长期不良的姿势,如长期弯腰驼背、坐姿不正确等,可能会导致腰椎间盘退变、腰椎骨质增生等结构改变,影响腰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腰扭伤的风险。例如,长期弯腰工作的人群,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不均匀,容易发生退变,进而影响腰部的稳定性。
3.疾病因素:一些腰部疾病,如腰椎滑脱、腰椎峡部裂等,会破坏腰椎的正常结构,使腰部的稳定性遭到破坏,从而容易引发腰扭伤。
四、运动或活动姿势不当
(一)原因及影响
1.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人群在运动或活动时姿势不当的情况不同。年轻人可能在进行一些高难度运动时,如篮球、体操等,由于对姿势的把控不准确,容易出现腰部姿势不当而扭伤;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如弯腰拾物等,若姿势不正确,也容易导致腰扭伤。
2.生活方式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活动姿势很常见,比如搬重物时没有采用正确的蹲起姿势,而是直接弯腰用力,这种不正确的姿势会使腰部承受过大的压力,超过腰部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扭伤。
3.病史对姿势的影响:有腰部疾病病史的人,由于腰部的稳定性或功能已经受到影响,在运动或活动时更容易出现姿势不当的情况,进而加重腰扭伤的风险或导致再次扭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