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扭伤怎么办
急性扭伤后需分即刻处理、后续评估与处理及康复预防来应对。即刻要休息制动、冷敷;后续要判断损伤程度、适当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康复期要循序渐进锻炼,日常要加强锻炼、热身、选装备等来预防,依损伤程度采取对应措施,促恢复减再扭可能
一、急性扭伤后的即刻处理
1.休息制动:发生急性扭伤后应立即停止导致扭伤的活动,让受伤部位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踝关节扭伤后应避免行走或站立,尽量坐下或躺下并将受伤肢体抬高。这是因为继续活动会加重局部肿胀和损伤程度,休息制动有助于减少出血和炎症反应。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家长需更加留意并协助其休息制动,防止因玩耍等再次加重扭伤。
2.冷敷:在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进行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一般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在冰袋与皮肤之间隔一层毛巾。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冷敷时需注意冰袋温度和接触皮肤的时间,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更要严格控制冷敷时间和冰袋温度。
二、急性扭伤后的后续评估与处理
1.判断损伤程度:观察受伤部位的肿胀、疼痛情况以及关节活动度等。如果扭伤后疼痛较轻,肿胀不明显,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可能是轻度扭伤;如果疼痛剧烈,肿胀明显,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畸形,可能是较严重的扭伤,如韧带撕裂或骨折等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如X线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儿童,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家长要更加仔细观察其受伤部位的异常表现,如是否有哭闹不止、受伤肢体不敢活动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严重损伤。
2.适当加压包扎:如果是轻度扭伤,在冷敷后可以使用弹性绷带进行适当加压包扎,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肿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加压效果。对于不同部位的扭伤,包扎方法略有不同,如踝关节扭伤时要从远端向近端包扎。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皮肤松弛,包扎时更要注意力度均匀,避免因包扎过紧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儿童则要选择合适尺寸的绷带,防止影响肢体发育。
3.抬高患肢:将受伤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可以用枕头等将受伤肢体垫高。对于卧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持抬高的姿势稳定。儿童在抬高患肢时,要确保其舒适,避免因姿势不当引起不适或影响恢复。
三、康复与预防
1.康复锻炼:在扭伤恢复的中后期,根据损伤情况逐渐进行康复锻炼。例如,踝关节扭伤在疼痛和肿胀缓解后,可以进行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锻炼,以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不同年龄的人群康复锻炼的进度和强度有所不同,儿童的康复锻炼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锻炼影响生长发育;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防止因锻炼不当加重损伤。
2.预防措施: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这样可以降低扭伤的发生风险。在进行运动或体力活动时,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对于儿童,家长要监督其在玩耍时注意安全,避免剧烈的奔跑、跳跃等可能导致扭伤的动作;老年人在行走或上下楼梯时要小心,选择平稳的地面,必要时使用辅助器具。
总之,急性扭伤后要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注重康复和预防,以促进受伤部位的恢复并减少再次扭伤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