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症状
乳糖不耐受是因乳糖酶分泌不足致母乳或牛乳中乳糖不能完全消化分解引发非感染性腹泻。症状有消化系统的腹泻、腹胀、腹痛,还有呕吐及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等其他症状。婴幼儿多为先天性,症状明显且对生长发育影响大;儿童及成人多为继发性,症状与婴幼儿类似但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诊断依据包括病史采集询问饮食和疾病史,以及氢呼气试验、乳糖耐量试验、粪便酸度测定等实验室检查。
一、乳糖不耐受的定义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不足,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
二、乳糖不耐受的症状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是乳糖不耐受最常见的症状,粪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每天数次至十余次不等。这是因为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腹泻。例如,有研究表明,乳糖不耐受人群摄入乳糖后,肠道内渗透压升高,水分吸收减少,从而引发腹泻。
腹胀: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肠道内气体积聚,引起腹胀。婴儿可能会出现频繁哭闹、不安等表现,因为腹胀会让他们感到不适。
腹痛:肠道内气体积聚以及肠道蠕动异常可能会引起腹痛,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表现为哭闹、身体蜷缩等。
2.其他症状
呕吐:部分乳糖不耐受患儿可能会出现呕吐症状,这是由于肠道不适刺激胃肠道引起的。
生长发育影响:对于婴幼儿来说,长期乳糖不耐受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增长低于正常同龄儿等。这是因为乳糖是婴幼儿获取能量和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长期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三、不同人群乳糖不耐受症状的特点
1.婴幼儿
婴儿乳糖不耐受多为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出生后即可出现症状,除了上述消化系统症状外,还可能因为腹泻导致尿布疹等皮肤问题。由于婴儿无法用语言表达,主要通过哭闹、烦躁等行为来表现不适。而且婴儿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乳糖不耐受对其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
2.儿童及成人
儿童和成人乳糖不耐受多为继发性,比如肠道感染等疾病导致乳糖酶暂时受损引起。症状表现与婴幼儿类似,但相对婴幼儿来说,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儿童或成人有大量饮用含乳糖饮品的情况,如空腹喝牛奶等,更容易诱发乳糖不耐受症状。有肠道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患过肠炎等疾病,发生乳糖不耐受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肠道疾病可能损伤乳糖酶分泌的肠道黏膜。
四、乳糖不耐受症状的诊断依据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特别是乳制品的摄入情况,以及症状出现与乳制品摄入的时间关系。例如,询问是否在饮用牛奶后很快出现腹泻、腹胀等症状。
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如是否有肠道感染史等,因为肠道感染可能导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2.实验室检查
氢呼气试验:口服一定量的乳糖后,检测呼气中氢气的浓度。如果氢气浓度升高,提示乳糖不耐受。这是因为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氢气,通过检测呼气中氢气含量来判断乳糖的消化情况。
乳糖耐量试验:口服一定量的乳糖(按1.75g/kg体重计算),在服前及服后1/2、1、2、3小时分别抽血测定血糖。如果服后血糖升高不明显,提示乳糖不耐受。因为乳糖需要被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乳糖不耐受时乳糖不能正常分解吸收,血糖升高不显著。
粪便酸度测定:乳糖不耐受时,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被发酵产生酸性物质,粪便酸度升高。通过测定粪便酸度可以辅助诊断乳糖不耐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