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扭伤了之后正确的治疗方法
腰扭伤后分急性期和缓解期处理,急性期要休息、冷敷,缓解期可热敷、适度康复锻炼,出现就医指征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姿势调整、腰部保护、饮食与休息,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腰扭伤后应立即停止导致受伤的动作,尽可能卧床休息,避免腰部继续活动加重损伤。对于儿童患者,需保证其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减少跑动、跳跃等可能加重腰部负担的活动;成年人同样要重视休息,避免因继续劳作等使损伤进一步恶化。
2.冷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腰部进行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要控制好冰袋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和温度,避免冻伤;成年人冷敷时也要注意不要直接将冰袋敷在皮肤上,可隔着毛巾等。
二、缓解期处理
1.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淤血的吸收和肿胀的消退。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时需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把控,儿童热敷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成年人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调整。
2.适度康复锻炼
静态拉伸:在疼痛有所缓解后,可进行一些简单的静态拉伸动作,如仰卧位屈膝抱腿,双手抱住一侧膝关节,慢慢拉向胸部,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每次可进行3-5组。对于儿童,康复锻炼要在家长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简单、轻柔的拉伸;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拉伸的强度和时间。
核心肌群锻炼:如仰卧位挺腹,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2-3秒后缓慢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不同年龄人群核心肌群锻炼的强度和频率应有所不同,儿童要避免过度锻炼,成年人可逐步增加锻炼的难度和强度,但都要以腰部无明显不适为度。
三、就医评估与专业干预
1.就医指征:如果腰扭伤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腰部活动严重受限,无法翻身、坐立等;伴有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出现这些情况都需要及时就医,因为可能存在腰椎骨折、神经损伤等严重问题。
2.专业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物理治疗中的针灸、推拿等(需由专业医生操作)。对于儿童,针灸推拿要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且力度要适中;成年人在接受专业治疗时要积极配合医生,告知医生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既往病史等。
四、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姿势调整:无论是坐、站还是行走,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坐立时要保持腰部挺直,座椅要有合适的腰靠;站立时要挺胸收腹,避免弯腰驼背;行走时要抬头挺胸,步伐不宜过大。不同年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姿势调整,儿童在学习、玩耍时家长要引导其保持正确姿势,成年人在工作、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良好姿势,以减少腰部再次受伤的风险。
2.腰部保护:在进行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时,要做好腰部的保护,可佩戴腰围等辅助器具。但儿童一般不建议过早佩戴腰围,除非有特殊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成年人佩戴腰围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尺寸和材质,佩戴时间不宜过长,避免产生腰部肌肉萎缩等问题。
3.饮食与休息:保持均衡的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尤其是富含钙、蛋白质等有助于骨骼和肌肉恢复的营养物质。充足的休息对于腰部损伤的恢复也非常重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