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坐着腰痛
坐着腰痛与多种因素相关,肌肉骨骼方面有姿势不良致腰部肌肉紧张疲劳、腰部肌肉力量不足使脊柱承受更多压力;脊柱结构问题包括椎间盘退变致弹性降低易突出刺激神经、脊柱关节紊乱受异常应力引发;血液循环因素是坐着致腰部血液循环不畅致组织缺血缺氧;还有心理因素使肌肉紧张收缩及疾病因素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管狭窄症等导致坐着腰痛。
一、肌肉骨骼因素
1.姿势不良:长时间坐着时,人体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会受到影响,例如腰椎前凸可能会改变。以正常站立时腰椎前凸约为40°-50°为例,坐着时如果坐姿不正确,腰椎前凸可能减小或消失,导致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据相关研究,坐姿不良会使腰部竖脊肌等肌肉的肌电活动明显增强,长期如此会引起肌肉疲劳,进而导致腰痛。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由于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腰部肌肉更容易出现问题。
2.腰部肌肉力量不足:一些人由于缺乏锻炼等原因,腰部肌肉力量较弱。比如久坐少动的人群,腰部肌肉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力量逐渐下降。当坐着时,腰部肌肉无法很好地维持脊柱的稳定,脊柱的稳定性依赖于肌肉、韧带等结构的协同作用,腰部肌肉力量不足会使脊柱承受更多压力,从而容易引发腰痛。在老年人中,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逐渐萎缩,腰部肌肉力量下降更为明显,坐着时发生腰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脊柱结构问题
1.椎间盘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长期不良的坐姿等因素,椎间盘会发生退变。正常的椎间盘具有缓冲压力、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作用,退变的椎间盘弹性降低,高度下降。例如,20-30岁人群椎间盘含水量约为80%,而50岁以上人群椎间盘含水量可降至60%以下。坐着时,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退变的椎间盘在压力作用下更容易出现突出等问题,刺激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腰痛。有腰椎间盘退变病史的人群,坐着时腰痛的可能性更大。
2.脊柱关节紊乱:久坐可能导致脊柱关节,如小关节发生紊乱。正常情况下,脊柱关节处于稳定的位置,坐着时如果姿势突然改变或者长期维持不良姿势,可能会引起小关节的错位或紊乱。例如,长时间弯腰坐着会使脊柱小关节受到异常的应力,导致关节紊乱,进而引发腰痛。对于有既往脊柱关节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有过脊柱小关节扭伤的患者,坐着时更易出现腰痛复发的情况。
三、血液循环因素
1.腰部血液循环不畅:坐着时,腰部受到压迫,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例如,臀部和腰部的血管在坐着时可能会被压迫,导致局部血液供应减少。正常情况下,腰部组织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来提供营养和带走代谢废物,血液循环不畅会使腰部组织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的状态,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腰痛。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较多,坐着时腰部承受的压力更大,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可能更为明显,更容易出现腰痛。
四、其他因素
1.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等心理因素也可能与坐着腰痛相关。当人处于紧张、焦虑等状态时,会影响肌肉的紧张度。例如,长期压力大的人群,坐着时腰部肌肉更容易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从而引发腰痛。一些患有慢性疼痛综合征的人群,心理因素在腰痛的发生和加重中起到一定作用,坐着时可能会因为心理状态的影响而感觉腰痛更为明显。
2.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会导致坐着腰痛,如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关节。患者坐着时,脊柱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引起腰部疼痛,并且病情会逐渐进展,影响脊柱的活动度。还有腰椎管狭窄症,坐着时椎管内的空间相对减小,神经受到压迫,导致腰痛,同时可能伴有下肢的麻木、疼痛等症状。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风湿性疾病、腰椎疾病等,坐着时腰痛的风险高于健康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