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乳糖不耐受可通过饮食调整、酶制剂辅助、就医检查与监测来应对,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需注意各自特殊事项,饮食调整包括选低乳糖或无乳糖食品、增乳制品替代品摄入、控乳制品摄入量;酶制剂辅助要补乳糖酶、选合适产品;就医检查需做相关检查、定期监测症状;特殊人群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老年人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和安全,有基础病史人群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
一、饮食调整
1.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食品:市场上有多种低乳糖牛奶、无乳糖奶粉等可供选择,这些产品中的乳糖已被分解或去除,能有效减少乳糖不耐受引发的不适症状。例如,一些低乳糖牛奶是通过乳糖酶水解技术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使其更易于消化吸收。
2.增加乳制品替代品摄入:可以选择杏仁奶、椰奶、燕麦奶等植物奶作为乳制品的替代品,这些植物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不含乳糖,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饮用。比如,每100毫升杏仁奶大约含有1-2克蛋白质,还含有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
3.控制乳制品摄入量: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乳制品食用量。开始时可少量摄入乳制品,如每次饮用少量低乳糖牛奶,观察身体反应,然后逐步调整摄入量。一般来说,从50-100毫升开始尝试,若无明显不适,可逐渐增加至200毫升左右。
二、酶制剂辅助
1.补充乳糖酶:在食用含乳糖的食物前,补充乳糖酶可以帮助消化乳糖。乳糖酶能够将乳糖分解为可吸收的半乳糖和葡萄糖。例如,在饮用牛奶前服用乳糖酶制剂,可使牛奶中的乳糖在肠道内被充分分解,从而减轻乳糖不耐受症状。一般来说,乳糖酶的剂量可以根据食物中的乳糖含量来大致确定,建议按照产品说明书或医生建议使用。
2.选择合适的乳糖酶产品:市场上有多种乳糖酶产品可供选择,应选择质量可靠、经过临床验证的产品。一些乳糖酶产品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制备,能够在肠道内稳定发挥作用。例如,某些乳糖酶产品含有高活性的乳糖酶成分,能够快速分解乳糖,且稳定性较好,能在不同的肠道环境下发挥作用。
三、就医检查与监测
1.进行相关检查:如果乳糖不耐受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氢呼气试验等。氢呼气试验是通过检测呼气中氢气的含量来判断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的一种方法。当人体摄入乳糖后,如果乳糖不能在肠道内正常消化吸收,肠道内的细菌会分解乳糖产生氢气,通过检测呼气中氢气的浓度可以判断乳糖的消化吸收情况。
2.定期监测症状变化:在采取相应措施后,要定期监测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变化情况。如果症状有所改善,可继续维持当前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如果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趋势,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每周记录一次饮用乳制品后的身体反应,包括是否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等,以便更好地调整饮食和治疗措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儿童乳糖不耐受时,要特别注意保证营养均衡。除了选择合适的乳制品替代品外,还应通过其他食物来补充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例如,可以多给儿童食用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来补充蛋白质和钙,豆制品中每100克豆腐大约含有7-8克蛋白质,且含有一定量的钙。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
2.老年人群体:老年人乳糖不耐受时,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和安全性。在选择食物时,除了考虑乳糖含量外,还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和营养均衡。例如,可多食用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同时,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使用相关酶制剂等时要更加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患有肠道疾病(如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或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乳糖不耐受人群,在调整饮食和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患有糖尿病的乳糖不耐受人群在选择乳制品替代品时,要注意植物奶中是否含有过多的糖分,避免影响血糖控制。同时,在使用酶制剂等时,要考虑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最好在医生的全面评估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