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没有扭伤但却很疼是什么病造成的
踝关节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骨关节炎(随年龄增长、雌激素变化、重体力劳动等致关节软骨磨损退变引发,X线等可查)、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病,青中年多发,女性略高,血液及X线可检)、跟腱炎(过度使用致跟腱反复牵拉,体格检查等可查)、踝关节周围韧带劳损(长期不良姿势等致韧带劳损,体格检查等可查)、坐骨神经痛放射至踝关节(腰椎间盘突出等压迫坐骨神经,腰椎CT等可查)、踝管综合征(踝管内神经卡压,体格检查等可查)、痛风性关节炎(尿酸代谢紊乱致尿酸盐沉积,血液等可查)、创伤性关节炎后遗症(既往轻微创伤未良好修复,X线等可查)。
一、关节炎相关
1.骨关节炎
成因及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会逐渐磨损退变,尤其是踝关节软骨,长期的磨损、微小创伤等因素可引发骨关节炎,年龄较大人群更易受其影响,因为年龄增长会使关节软骨的代谢能力下降等。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骨代谢会出现紊乱,也可能增加骨关节炎发生风险。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进行踝关节活动的人群,踝关节软骨磨损加速,骨关节炎发病几率升高。骨关节炎会导致踝关节疼痛,初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疼痛,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疼痛,且伴有关节肿胀、僵硬等表现。
检查与诊断:通过X线检查可发现踝关节软骨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典型表现,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早发现软骨损伤等情况。
2.类风湿关节炎
成因及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但与遗传、自身免疫紊乱等因素有关。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不过青中年较为常见,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自身免疫攻击踝关节的滑膜等组织,会引起踝关节的炎症反应,导致疼痛、肿胀、僵硬,且多为对称性发病,早晨起床时僵硬感较为明显,持续时间较长。
检查与诊断:血液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阳性,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晚期会出现关节破坏等表现。
二、肌腱或韧带问题
1.跟腱炎
成因及影响:过度使用踝关节,比如长跑、频繁跳跃等运动,会使跟腱反复受到牵拉,导致跟腱炎。运动员、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易患。跟腱炎会引起踝关节后方的疼痛,尤其是在活动踝关节时,疼痛会加重,按压跟腱部位有明显压痛。
检查与诊断:通过体格检查结合超声等检查可发现跟腱肿胀、增厚等情况。
2.踝关节周围韧带劳损
成因及影响:长期不正确的行走姿势、长时间站立等,会使踝关节周围韧带处于紧张状态,逐渐出现劳损。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姿势不良者易出现。表现为踝关节周围的疼痛,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但长期不愈会影响踝关节的正常活动。
检查与诊断:体格检查可发现韧带部位的压痛等,影像学检查一般无明显的骨骼异常,但可辅助排除其他问题。
三、神经相关问题
1.坐骨神经痛放射至踝关节
成因及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可压迫坐骨神经,导致坐骨神经痛,疼痛可能放射至踝关节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人群,年龄跨度较大。除了踝关节疼痛外,还可能伴有下肢的麻木、无力等症状,疼痛多为放射性疼痛。
检查与诊断:腰椎CT或磁共振成像可发现腰椎间盘突出情况,肌电图等检查可评估神经受损情况。
2.踝管综合征
成因及影响:踝管内的神经受到卡压,如腱鞘炎、占位性病变等原因,可引起踝管综合征,导致踝关节内侧疼痛等表现。长期行走、跑步等人群可能因踝管内结构反复摩擦等引发。患者会感到踝关节内侧疼痛,可伴有麻木等感觉异常。
检查与诊断:体格检查中的Tinel征等可辅助诊断,肌电图等检查可明确神经卡压情况。
四、其他原因
1.痛风性关节炎
成因及影响: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沉积在踝关节等部位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有高尿酸血症基础,且饮食不节制,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的人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急性发作时踝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等表现,疼痛往往较为突然,夜间易发作。
检查与诊断:血液检查可见血尿酸升高,关节液中可找到尿酸盐结晶,X线等检查可发现关节周围的尿酸盐沉积等情况。
2.创伤性关节炎后遗症
成因及影响:虽然没有明显的急性扭伤,但既往有踝关节轻微创伤史,如多次微小的踝关节扭伤未得到良好修复等,可能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踝关节疼痛等症状。有踝关节既往轻微创伤史人群易发生。疼痛在活动后加重,可能伴有关节的活动受限等情况。
检查与诊断:X线等检查可发现关节面不平整等创伤性关节炎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