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炎治疗包括抗感染、手术及支持治疗。抗感染需依病原菌选敏感抗生素且足疗程;手术用于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如瓣膜相关问题等,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预后有别;支持治疗包含一般支持(卧床、营养等)及并发症处理(心衰、贫血等处理),特殊人群如孕妇需谨慎治疗。
一、抗感染治疗
心内膜炎主要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抗感染是关键治疗措施。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例如,对于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常选用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选用耐酶青霉素等。抗生素的使用需要足够的疗程,一般为4-6周,以彻底清除病原体,防止感染复发。不同年龄、性别、基础病史的患者,在抗生素选择上需综合考虑,比如儿童患者要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调整药物剂量等。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当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如瓣膜穿孔、破裂、腱索离断导致严重心力衰竭;真菌性心内膜炎;虽充分抗感染治疗但感染仍复发;主动脉瓣受累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手术方式包括瓣膜修复术和瓣膜置换术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预后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身体机能尚在发育中,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更谨慎评估;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手术前要充分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手术风险。
三、支持治疗
1.一般支持:患者需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热量、蛋白质等摄入,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有心力衰竭的患者,要限制水钠摄入,密切监测心功能指标。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患者需要劝导其戒烟,以利于病情恢复。
2.并发症处理:若出现心力衰竭,需使用合适药物改善心功能;对于贫血患者,必要时可输血纠正贫血;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要监测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合并心内膜炎时,治疗需更加谨慎,要权衡胎儿和孕妇的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并密切监测母婴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