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心内膜炎治疗包括抗感染、手术及支持治疗。抗感染根据病原菌选敏感抗生素,大剂量长疗程静注,不同年龄用药有差异;手术针对严重心脏并发症等情况,有瓣膜置换术和修复术等方式,不同年龄手术风险预后不同;支持治疗包括一般支持(卧床休息、保证营养、监测生命体征)和并发症支持治疗(心力衰竭、栓塞等对症处理,不同年龄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抗感染治疗
亚急性心内膜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抗感染治疗是关键。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通常初始治疗需采用大剂量、长疗程的静脉给药方式。例如,草绿色链球菌所致的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选用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青霉素联合链霉素等,疗程需4-6周。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亚急性心内膜炎,若对青霉素耐药,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及耐受情况不同,儿童患者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考虑其肾脏、肝脏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药物剂量和种类的选择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儿童脏器有严重损害的药物;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也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当出现严重的心脏并发症时,如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引起难治性心力衰竭;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经内科治疗无效;真菌性心内膜炎;虽然充分抗感染治疗但仍有持续败血症;主动脉瓣受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风险和预后有所不同。儿童患者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但如果病情需要也需积极评估手术;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较高,需充分评估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以及全身状况是否能耐受手术。
2.手术方式
主要包括瓣膜置换术和瓣膜修复术等。瓣膜置换术适用于瓣膜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情况,而瓣膜修复术则尽可能保留自身瓣膜,以维持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三、支持治疗
1.一般支持
患者需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营养需求有所差异。儿童患者需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以促进生长发育;老年患者则要注意营养均衡,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发热患者,要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规律,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但需避免不恰当的降温方式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2.并发症的支持治疗
若出现心力衰竭,需进行相应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如使用利尿剂等,但要注意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儿童患者使用利尿剂时需注意电解质平衡,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老年患者使用利尿剂要警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对于出现栓塞并发症的患者,如脑栓塞等,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支持和对症治疗,同时要注意预防再次栓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