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膜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预防
心内膜炎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常见细菌等,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等人群易患,可通过维护口腔卫生、避免静脉药瘾、管理基础疾病、增强免疫力来预防。
一、心内膜炎的病因
心内膜炎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如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此外,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等也可引发心内膜炎。从年龄因素来看,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受影响,儿童可能因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基础情况增加感染风险,老年人可能因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等原因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性别可能因生活方式等因素间接影响患病风险。生活方式上,不注意口腔卫生、有静脉药瘾史等会增加感染风险,比如静脉药瘾者因共用污染的注射器等,使病原微生物更易进入血液并侵袭心内膜。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人群,心内膜本身存在结构或功能异常,病原微生物更易在这些部位定植引发感染。
二、心内膜炎的预防措施
(一)口腔卫生维护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至关重要,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对于有牙科操作的人群,如拔牙等,在操作前后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尤其是本身存在心内膜炎高危因素的人群,因为牙科操作可能导致细菌进入血液从而引发心内膜炎。儿童应在家长帮助下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老年人也需重视口腔健康,定期清洁牙齿等。
(二)避免静脉药瘾
坚决杜绝静脉药瘾行为,因为静脉药瘾者共用污染注射器等会极大增加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的机会,从而增加心内膜炎发病风险。对于已经有静脉药瘾史的人群,应积极寻求帮助进行戒毒等干预措施,以降低患病风险。
(三)基础疾病管理
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及时发现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儿童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病时,家长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定期带孩子进行复查;老年人有基础病时,要按时服药,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维持心脏功能稳定,降低心内膜炎发生风险。
(四)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充足睡眠,保证每天有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几率。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可根据自身特点调整运动和休息方式,儿童要保证充足睡眠和适当活动,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