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乳糖不耐受症状
乳糖不耐受因乳糖酶分泌不足或活性降低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有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腹胀、腹痛及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儿童、成年人、特殊病史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影响,需与肠道感染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区分,可通过乳糖氢呼气试验等发现其乳糖消化吸收异常证据。
一、定义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不足,或其活性降低,导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进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乳糖是奶类中含有的一种糖类,在小肠中需经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吸收利用。
二、常见症状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是乳糖不耐受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黄色稀便,每天数次至十余次不等。这是因为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肠道细菌发酵,导致肠道渗透压增高,水分吸收减少,从而引起腹泻。例如,有研究表明,乳糖不耐受人群摄入含乳糖食物后,肠道内渗透压变化明显,水分大量进入肠道引发腹泻。
腹胀: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导致肠道内气体积聚,引起腹胀感。气体主要是氢气和二氧化碳等,患者会感觉腹部胀满不适。
腹痛:部分乳糖不耐受患者会出现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等。这是由于肠道内气体积聚、蠕动异常以及肠道受到刺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2.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当乳糖不耐受引起较严重的肠道不适时,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在摄入较多含乳糖食物后,身体对肠道内异常状况做出的反应。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1.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乳糖不耐受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影响身高、体重等的正常增长。例如,长期乳糖不耐受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会使儿童出现生长迟缓等情况。而且儿童对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可能表述不清,家长需密切观察其是否有腹泻、腹胀等表现。
2.成年人
成年人乳糖不耐受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肠道疾病等有关。一些患有肠道感染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的成年人,更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同时,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如饮食结构改变等也可能影响乳糖不耐受的发生和症状表现,比如长期素食者突然大量摄入奶类食物,可能更易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
3.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肠道手术史的人群,如肠道部分切除手术等,可能会影响乳糖酶的分泌或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更容易发生乳糖不耐受。有乳糖不耐受病史的人群再次摄入含乳糖食物时,症状可能会更明显,需要特别注意饮食中乳糖的摄入情况。
四、与其他类似症状的区分
乳糖不耐受需要与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炎等)、肠易激综合征等相区分。肠道感染性疾病多有明确的病原体感染史,除了腹泻等症状外,常伴有发热、腹痛较剧烈等表现,大便常规检查可发现相应的病原体或炎症指标异常;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精神因素、肠道动力异常等有关,其腹泻症状多与情绪变化等相关,大便常规等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依据,而乳糖不耐受通过乳糖氢呼气试验等检查可发现乳糖消化吸收异常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