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重要表现,由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淤滞致压力升高使食管胃底静脉扩张迂曲而成,病因主要有肝硬化等,临床表现有出血及原发病表现,诊断靠胃镜等,治疗包括急性出血治疗和预防再出血,预防需注意生活方式等,不同人群治疗预防有不同需考虑的方面
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定义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门静脉高压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时,会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进而使食管和胃底的静脉回流受阻,引起静脉扩张、迂曲,形成静脉曲张。
二、病因
1.肝硬化:是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常见的病因。在我国,大部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由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所致。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门静脉血流受阻,压力升高,从而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硬化,可使门静脉压力逐渐升高,进而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
2.其他少见病因:如布加综合征(肝静脉流出道受阻)、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这些情况会导致门静脉回流障碍,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最终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三、临床表现
1.出血症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其主要的严重并发症。出血时患者可表现为呕血,呕吐物可为鲜红色血液,也可呈暗红色;同时伴有黑便,大便呈柏油样。出血量较大时,患者可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若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由先天性门静脉畸形等病因引起,出血时更需密切关注其血容量变化,因为儿童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老年患者发生出血时,可能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变化更迅速。
2.原发病表现:如果是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还可能有肝硬化的其他表现,如腹水(腹部膨隆)、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脾大等。不同性别患者在原发病表现上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女性患者若因自身免疫性肝炎导致肝硬化进而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需关注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的自身抗体等检查情况。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准确的方法。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和胃底静脉的形态、曲张程度等情况。例如,能清晰看到静脉是轻度曲张、中度曲张还是重度曲张,以及有无红色征等表现,红色征提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较高。
2.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或MRI等。腹部超声可初步了解肝脏、门静脉系统的情况,观察门静脉直径、有无血栓等;CT及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形态、门静脉系统血管情况等,有助于明确病因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五、治疗与预防
1.急性出血治疗:当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需采取紧急措施,如药物止血(常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等)、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等。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治疗方式;老年患者要考虑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2.预防再出血:对于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可采取预防再出血的措施,如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来预防出血。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针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保肝等治疗。在生活方式方面,患者需注意避免进食坚硬、粗糙的食物,以免划破曲张的静脉引起出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肝功能、门静脉压力等指标;儿童患者则要密切关注生长发育及原发病的控制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