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来源:民福康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因小肠黏膜损伤致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引发乳糖消化吸收障碍,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其常见病因有感染、肠道疾病、药物等因素;临床表现有消化系统症状及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特点;诊断可通过乳糖耐量试验、氢呼气试验、小肠黏膜活检等方法;治疗包括饮食调整(避免乳糖摄入等)和针对原发病治疗;预防需注意预防肠道感染、关注肠道健康,从个人卫生、生活方式、年龄、病史等方面采取措施。

一、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定义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肠黏膜损伤,使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降低,从而引起对乳糖的消化吸收障碍,进食含乳糖的食物后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的一种状况。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下降,导致乳糖不能在小肠内被充分消化吸收,进入结肠后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刺激肠道引起不适。

二、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

1.感染因素

年龄因素: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肠道感染较为常见,如轮状病毒感染等。轮状病毒会损伤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影响乳糖酶的产生和分布,从而引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例如,有研究表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生活方式:不良的卫生习惯可能增加肠道感染的风险,进而诱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病史:既往有肠道感染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肠道感染时更易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2.肠道疾病因素

年龄因素:成人也可能患有一些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这些疾病会累及小肠黏膜,影响乳糖酶的功能。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肠道疾病的病情,进而促进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发生。

病史:有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肠道黏膜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更容易出现乳糖消化吸收障碍。

3.药物因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不同,但一般来说,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肠道功能。例如,儿童使用某些抗生素后,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间接影响乳糖酶的功能。

生活方式:不合理的用药搭配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可能增加药物对肠道的不良影响。

病史:有药物过敏史或特殊疾病史的人群,在使用可能影响肠道的药物时,更易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三、临床表现及相关特点

1.症状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含乳糖食物后数小时内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腹泻多为水样便或稀便,次数不等。例如,食用牛奶后可能在1-2小时内出现腹部不适、腹泻等情况。

年龄差异:儿童患者可能除了消化系统症状外,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因为乳糖是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来源之一,长期乳糖不耐受会影响营养吸收。而成人患者可能更多表现为慢性的肠道不适症状。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在食用含乳糖食物后症状加重,提示可能存在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而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食用含乳糖食物后,症状可能有所缓解。

病史关联:有肠道感染或肠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出现上述消化系统症状时,需考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可能。

四、诊断方法及相关要点

1.乳糖耐量试验:通过口服一定量的乳糖,检测血糖变化来判断乳糖消化情况。如果血糖升高不明显,提示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

2.氢呼气试验:检测呼气中氢的含量,乳糖在肠道内未被消化吸收而被细菌发酵产生氢,呼气中氢含量升高提示乳糖吸收不良,可用于诊断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3.小肠黏膜活检:通过内镜取小肠黏膜组织,检测乳糖酶的活性,这是诊断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时采用。

4.年龄因素对诊断的影响:儿童进行相关检查时需考虑其配合程度等因素,可能需要选择相对无创且适合儿童的检查方法。

5.生活方式与诊断的关系:在诊断过程中,了解患者的饮食等生活方式对于判断是否为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很重要,比如患者是否有近期食用大量含乳糖食物的情况等。

6.病史对诊断的辅助:患者的肠道疾病史、感染史等病史信息有助于医生综合判断是否为继发性乳糖不耐受。

五、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

避免乳糖摄入:限制含乳糖食物的摄入,如牛奶、奶酪等。对于儿童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替代食品,保证营养供应,例如选择无乳糖奶粉等。

年龄差异的饮食调整:婴儿期的儿童需要特别注意替代食品的选择,要确保其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成分。成人患者则可以选择其他富含钙、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替代含乳糖食物。

生活方式相关的饮食调整: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制定合理的无乳糖饮食计划,确保患者能够长期坚持。

病史相关的饮食调整: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在饮食调整时需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营养的需求,例如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无乳糖替代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等。

2.其他治疗

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果是由肠道感染或肠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需进行抗病毒等相应治疗;由炎症性肠病引起的,需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抗炎等治疗。

年龄因素与原发病治疗:儿童患者在治疗原发病时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生活方式与原发病治疗:患者在治疗原发病过程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合理运动等,以促进原发病的康复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改善。

病史与原发病治疗: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时,要充分考虑其病史对治疗药物的影响,避免使用禁忌药物等。

六、预防措施及相关建议

1.预防肠道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儿童患者,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避免病从口入。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减少接触感染源的机会。

生活方式: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等。对于儿童,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年龄因素:婴儿期的儿童要加强护理,避免接触感染源。成人要注意自身的卫生防护,尤其是在传染病流行季节。

病史因素:有肠道感染病史的人群要更加注意预防再次感染,如在肠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等。

2.关注肠道健康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维护肠道黏膜健康。例如,多吃蔬菜、水果等。

生活方式: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都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促进肠道正常发育;成人要注意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维护肠道健康。

病史因素:有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肠道健康检查,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预防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发生。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也称为乳糖不耐受症,主要是人体内消化乳糖的乳糖酶缺乏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乳糖不耐受怎么检查出来?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当怀疑孩子可能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时,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尿乳糖酶试验的测定。尿乳糖酶试验是检测乳糖不耐受常用的一种方法。此外还可以观察孩子平时的表现,或者经过呼气测试等。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如果大便次数不多而且不影响生长发育的话,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腹泻次数多,体重增加缓慢,就得要对孩子的饮食结构进
乳糖不耐受是为什么?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这种疾病一般都是从出生就有的,当然也有后天造成的,但原因不明,一般是因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如果甜度比较高的话,体内的乳糖酶消化代谢不了,建议先不要吃过甜的食物,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建议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乳糖不耐受怎么检测?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乳糖不耐受可以经过大便PH检查、还原糖试验以及尿半乳糖测定进行检查,其次经过临床的症状表现也可进行初步的判断。幼儿若表现出乳糖不耐受多表现为长时间腹泻,体重增长缓慢,大便伴随酸臭味,消化不良等症状。一般可以给孩子喂食去乳糖配方奶粉,缓解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乳糖不耐受怎么检查出来?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乳糖不耐受是可以经过多种方法进行检测的,比如到正规的医院进行肠道活组织检查或者是呼吸测试以及粪便酸性测试,经过以上的方式都能够检测孩子是否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的,而且孩子在表现出乳糖不耐受的时候,正常还会有临床的症状表现,比如大便的次数明显增多。孩子如果表现出了乳糖不耐受,大便次数不多,同时不影响到生
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喝酸奶吗?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乳糖不耐受者是能喝酸奶的,因为牛奶中的乳糖是造成喝牛奶腹泻的“元凶”。在牛奶发酵成为酸奶的过程中,乳糖部分变成乳酸和其他有机酸,减少乳糖不耐受的问题。此外,乳酸菌本身也会产生大量的“乳糖酶”,帮助人体消化乳糖。
乳糖不耐受怎么办呢?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1.不喝鲜奶喝酸奶,鲜奶经乳酸菌发酵后,大多数乳糖被乳酸菌分解了,可以明显减轻乳糖不耐受者的症状。2.不要空腹喝奶可以在吃饭时或饭后1小时内喝奶,也可以在喝奶的同时佐以谷类(如馒头、饼干、面包等)或肉蛋类食物。这样可以“稀释”乳糖的浓度,减轻不耐受的症状。
乳糖不耐受怎么检查出来?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当怀疑孩子可能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时,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尿乳糖酶试验的测定。尿乳糖酶试验是检测乳糖不耐受常用的一种方法。此外还可以观察孩子平时的表现,或者经过呼气测试等。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如果大便次数不多而且不影响生长发育的话,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腹泻次数多,体重增加缓慢,就得要对孩子的饮食结构进
乳糖不耐受怎么缓解?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没有新鲜牛奶可饮用酸奶,新鲜牛奶经过乳酸菌发酵,大多数乳糖被乳酸菌分解,可明显缓解乳糖不耐受者的症状。2不要空腹饮用牛奶,可在餐前或餐后1小时内饮用,也可在饮用牛奶的同时吃些麦片(馒头、饼干、面包等或蛋类食品。这种方法可“稀释”乳糖浓度,缓解不舒服的表现。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症呢?
陈隆典 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乳糖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奶类中的双糖,它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如甜度低;可促进钙、铁等矿物质吸收;有益于肠道正常菌群等。但是,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一部分人(主要由遗传决定,也受别的因素影响)因肠道缺乏乳糖酶,而无法消化奶中的乳糖。不被消化的乳糖进入大肠后,可被大肠菌群发酵(产生气体等),或直接因渗透压
乳糖不耐受化验什么?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乳糖不耐受,是指人体内不产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的状态♂造成肠道不能分泌分解乳糖的酶,造成乳糖消化、吸收利用。因此其乳糖就会在肠道中的细菌分解变成乳酸性的物质,破坏了肠道的原来的环境,造成肠道分泌出大量的碱性液体来中和乳酸,而发生腹泻的病症。确诊乳糖不耐受,实验方法有几种,可以做呼气实验,大便还原糖及p
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曾萍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有皮肤皮疹、斑疹、瘙痒,可能还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喘息等,甚至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乳糖不耐受会有非感染性的腹泻症状,一天十多次,通常不会伴有发烧等症状。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的患儿应停用母乳,改用不含乳糖的奶粉及相关产品。
乳糖不耐受自己会好吗
王艳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乳糖不耐受是否能自愈要看病因,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多无法自愈,后天性的改善饮食有自愈可能性。乳糖不耐受是指以乳糖酶缺乏而引起腹胀、消化不良、腹泻等相关症状,乳糖不耐受分为先天性乳糖不耐受以及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对于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相关药物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减少乳糖含量高食物摄入量,以缓解相关不适症状。对于继发性乳
如何区别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
韦茹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都是引起小孩腹泻的常见原因,但是两者有以下本质区别:第一、牛奶蛋白过敏是机体对牛奶中蛋白质成分产生免疫反应,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涉及系统是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而乳糖不耐受主要是机体对乳糖不吸收,导致消化不良症状、胃肠道症状,机理主要是机体原发或者继发缺乏乳糖酶,而导致对乳糖吸收不良,而出现消化道症状。第二、
乳糖不耐受几个月会好
张桐茂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乳糖不耐受一般需要三个月到半年,才会逐渐适应和缓解。有的孩子一到两个月会慢慢好转,但有些孩子需要半年以上。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婴儿多吃一些低乳糖饮食,以此来减少乳糖不耐受所引起的腹泻。症状好转后再逐渐改成正常饮食,这样可以避免腹泻发生。
乳糖不耐受自己会好吗
张桐茂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乳糖不耐受,病情随着患者自身的调理及生长发育,考虑具有一定的自愈性。乳糖不耐受是指患者肠道内缺乏乳糖酶,对食物不能进行完全的消化分解,而引发的一种腹泻症状。一般婴儿的发病率较高,按照中医来说,属于脾胃虚弱的表现,治疗方面需要使用乳糖酶及健脾和胃的中药制剂进行调理。
乳糖不耐受多久自愈
张桐茂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乳糖不耐受自愈时间因人而异,患者需要去正规的医院检查确诊。如果是因为先天因素引发的乳糖酶缺乏,一般不具有自愈性。如果是因为继发因素而引发的乳糖不耐受症状,考虑自愈时间在两到八周左右。乳糖不耐受期间或者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各种消化不良症状,建议查明具体病因后,按医嘱规律治疗。治疗期间,可以配合具有健脾和胃的中药制剂来调理。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