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血液检查中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感染及严重程度,不同年龄正常范围不同,血培养是诊断心内膜炎重要方法,需在使用抗生素前多次采血;影像学检查里经胸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筛查手段,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用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但为有创检查;其他检查中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CT或MRI在复杂病例中提供详细信息。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通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能出现贫血,这些变化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年龄的儿童白细胞正常范围不同,如婴儿白细胞正常范围相对较宽,而成人白细胞正常范围相对稳定,病史中有免疫缺陷等情况时血常规表现可能不同。
2.血培养:是诊断心内膜炎的重要方法,应在使用抗生素前多次采血,一般需采集3-5套血标本,每套包括需氧和厌氧培养。血培养阳性可明确致病菌,不同年龄段心内膜炎的常见致病菌有所差异,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病原体与成人不同,如儿童可能更易感染某些特定细菌,通过血培养找到致病菌对于针对性治疗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
1.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可发现赘生物、瓣膜病变等,是诊断心内膜炎的常用筛查手段,能观察心脏结构和瓣膜运动情况,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内膜炎的超声表现可能有其特点,通过TTE可初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年龄儿童的心脏超声正常参考值不同,检查时需根据年龄调整检查方法和判断标准。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疑但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进一步行TEE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心脏内部结构,尤其是心内膜、瓣膜赘生物等情况,对于诊断有重要价值,但TEE是有创检查,需谨慎评估适应证,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体质虚弱者行TEE时需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因素。
其他检查
1.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有助于了解心脏电活动情况,对于心内膜炎患者可能出现的心脏并发症等有一定提示作用,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心电图表现有差异,病史中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心电图变化可能更复杂。
2.CT或MRI检查:在某些复杂病例中,如怀疑有心脏外感染灶或赘生物累及大血管等情况时,CT或MRI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信息,帮助全面评估病情,但这些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需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检查时需考虑患者的辐射耐受情况等因素,如儿童对辐射的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需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