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是由心包慢性炎症致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舒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病因有感染和非感染因素,病理生理是心包限制心脏舒张致心搏量下降、循环淤血,临床表现有症状和体征,诊断靠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心包剥离术为主,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考虑。
一、病因
感染因素:结核性心包炎是最常见的病因,在我国尤其如此,其他如化脓性、病毒性等心包炎也可能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
非感染因素:放射性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创伤等也可能引发缩窄性心包炎。
二、病理生理
心包的增厚、粘连和钙化限制了心脏的正常舒张,使心室在舒张期扩张受阻,充盈减少,心搏量下降。为了维持心输出量,机体通过增加心率来代偿,但长期的心输出量不足会导致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症状。
三、临床表现
症状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可由肺淤血、心排血量减少等引起,活动后加重,严重时可能呈端坐呼吸。
乏力:由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致。
腹胀、下肢水肿:体循环淤血导致,腹胀多因肝大、腹腔积液引起,下肢水肿则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
咳嗽:可能与肺淤血刺激气管有关。
体征
心浊音界正常或稍大。
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
心音减低,可闻及心包叩击音:这是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体征,是由于心室在舒张早期快速充盈时,受到增厚心包的阻碍,产生振动而出现的额外心音。
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所致,吸气时更明显,即Kussmaul征阳性。
肝大、腹腔积液、下肢水肿: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四、诊断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心影正常或稍大,可能有心包钙化影,心缘僵直,搏动减弱等。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增厚、粘连、钙化,心室舒张受限等表现,有助于诊断。
CT和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心包的增厚程度、钙化情况以及心脏的形态和功能改变。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等检查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但可能发现与基础病因相关的指标异常,如结核性心包炎时可能有结核相关的检查异常。
五、治疗
手术治疗:心包剥离术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早期手术效果较好,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六、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儿童缩窄性心包炎多由感染因素引起,如结核性心包炎等。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包剥离术的操作需要更加精细,术后恢复需要关注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心功能的恢复对其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抗结核等治疗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围手术期需要更密切地监测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心功能不全等。
女性:在治疗过程中需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尤其是在使用药物(若有)或手术前后的激素水平变化等情况,但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主要以手术等针对病因的治疗为主,激素等药物使用需谨慎评估。
有基础病史者:若患者有结核病史,在治疗缩窄性心包炎时,要继续规范抗结核治疗;若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需在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同时,兼顾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控制,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