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具有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分泌与排泄、吸收等作用。皮肤是天然物理屏障可防病原体和物理化学损伤,有丰富感觉神经末梢能感知多种刺激,通过多种方式调节体温,汗腺分泌汗液排废物、皮脂腺分泌皮脂滋润皮肤毛发,还能吸收外物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对皮肤各作用有影响。
一、保护作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构成了一道天然的物理屏障。它能够阻挡外界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的侵入,防止其进入人体内部引发感染。例如,健康完整的皮肤可以有效抵御大多数普通细菌的侵袭。同时,皮肤还能阻挡紫外线等物理、化学性损伤,减少紫外线对皮肤深层组织及人体内部器官的损害,避免因紫外线过度照射导致的皮肤晒伤、晒黑以及长期可能引发的皮肤癌等问题。不同年龄人群皮肤的屏障功能有所差异,儿童皮肤相对较薄,屏障功能较弱,更易受到外界刺激,所以需要特别注意防护;老年人皮肤老化,屏障功能也会下降,同样要加强对皮肤的保护。
二、感觉作用
皮肤内分布着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知多种感觉刺激。它可以感受触觉,让人感知物体的质地、形状等;能感受痛觉,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迅速发出信号提醒人体采取措施避免进一步损伤;还能感受温度觉,包括冷热感觉,帮助人体感知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从而做出相应的调节,如在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炎热时血管扩张增加散热等。不同性别在感觉敏感度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女性的皮肤感觉神经可能相对更为敏感一些。生活方式不同也会影响皮肤感觉,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皮肤可能因经常受到摩擦等刺激,对触觉的感知可能会有一定适应性变化。
三、调节体温作用
皮肤通过多种方式调节体温。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汗液增多,汗液蒸发时带走大量热量,从而降低体温;而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同时汗腺分泌减少,以保持体温稳定。年龄对体温调节有影响,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也会衰退,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所以儿童和老年人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更需要注意皮肤的保暖或降温措施。生活方式方面,剧烈运动后人体产热增加,皮肤会通过加快散热来调节体温;而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可能会干扰皮肤正常的体温调节功能。
四、分泌与排泄作用
皮肤中的汗腺可以分泌汗液,汗液除了帮助调节体温外,还能排出部分代谢废物,如尿素等。皮脂腺分泌皮脂,皮脂可以滋润皮肤和毛发,防止皮肤干燥、开裂等。不同年龄段皮脂腺分泌情况不同,青春期时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出现痤疮等皮肤问题;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易干燥。性别上,一般男性皮脂腺分泌相对更旺盛一些。生活方式中,饮食不均衡等可能影响皮肤的分泌排泄功能,比如高糖高脂饮食可能会刺激皮脂腺过度分泌皮脂,导致皮肤问题。
五、吸收作用
皮肤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一些外用药物就是通过皮肤吸收发挥作用的。但皮肤的吸收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皮肤部位、角质层厚度、皮肤状态等。例如,皮肤较薄的部位如眼睑、阴囊等吸收能力较强,而手掌、足底角质层厚,吸收能力较弱。年龄方面,婴儿的皮肤角质层更薄,吸收能力比成人强,所以在使用外用制剂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过量吸收引起不良反应;老年人皮肤吸收能力下降。性别上一般差异不大,但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差异。生活方式中,皮肤湿润时吸收能力会增强,比如浸泡在水中后皮肤吸收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