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表现
扩张型心肌病有症状表现和体征表现,症状表现包括心力衰竭相关的呼吸困难(早期活动后、后期休息时甚至端坐呼吸,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乏力(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下降),心律失常相关的心悸(自觉心跳异常,不同年龄感受不同)、头晕黑矇甚至晕厥(严重心律失常致脑供血不足);体征表现有心脏扩大(叩诊心浊音界两侧扩大,不同年龄检查手段有别)、心音改变(心音低钝、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肺部啰音(病情重时肺部闻及湿啰音,不同年龄听诊有差异)、水肿(下肢及全身水肿,低垂部位明显,不同年龄表现不同需鉴别)
一、症状表现
1.心力衰竭相关表现
呼吸困难:是扩张型心肌病较为常见的症状,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发生。这是因为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导致肺淤血,影响气体交换。例如,患者在日常活动如快走、爬楼梯后,就会感觉气不够用,需要休息才能缓解;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端坐呼吸,即患者不能平卧,必须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才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因为儿童的心肺功能相对较弱,心功能不全时更易出现呼吸方面的异常;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会被掩盖或加重。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足所致。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会出现这种乏力感,但老年人可能本身活动量就相对较少,所以乏力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
2.心律失常相关表现
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能感觉到心脏跳动的异常。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容易发生心律失常。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心悸的感受可能不同,年轻人可能更容易察觉心跳的异常变化,而老年人可能因对心率变化的敏感性降低,心悸症状可能不那么明显,但心电图等检查可发现异常心律。
头晕、黑矇甚至晕厥: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输出量急剧减少,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黑矇,严重时可发生晕厥。例如,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或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高度重视,因为可能是病情加重或心律失常恶化的表现。
二、体征表现
1.心脏扩大
查体时可发现心界扩大,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这是因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逐渐扩大以试图维持正常的泵血功能,但这种代偿最终会进入失代偿阶段。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心脏扩大的体征可能通过不同的检查手段发现,儿童可能需要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更精准的检查来明确心脏扩大的情况,而成年人可以通过体格检查结合胸片等初步判断。
2.心音改变
心音低钝,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这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音传导受到影响所致。例如,正常情况下心尖部第一心音是由二尖瓣关闭产生的较响亮的声音,而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由于心肌病变,这个心音会变得低钝。不同年龄的患者心音改变的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心脏瓣膜病变等情况,会干扰对心音改变的判断,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3.肺部啰音
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在肺部闻及湿啰音,这是肺淤血的表现。当肺淤血时,肺部组织间隙有液体渗出,听诊可闻及湿啰音。例如,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时,双肺底可闻及散在的湿啰音。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肺部啰音的听诊可能需要更仔细的操作,因为儿童的胸廓等结构与成人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合并肺部感染等情况,需要注意与单纯肺淤血的啰音相鉴别。
4.水肿
可出现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这是由于心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水肿首先出现在低垂部位,如双下肢,起床活动一天后,下午水肿可能较为明显,休息一夜后可减轻。不同年龄的患者水肿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水肿可能不太容易被发现,因为儿童的皮肤较薄,水肿可能不那么明显;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水肿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老年人水肿需要警惕心源性水肿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肿相鉴别,如肾源性水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