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窄性心包炎是怎么回事
缩窄性心包炎是因心包慢性炎症致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舒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病因有感染(结核、化脓性、病毒性)和非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放射性损伤、创伤)因素。病理生理是心包限制心室舒张,致心输出量降、静脉压升、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及心脏、体循环淤血体征。诊断靠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主要是尽早行心包切除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各有注意事项。
一、缩窄性心包炎的定义
缩窄性心包炎是由于心包慢性炎症导致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舒张、收缩受限,心功能减退,引起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
二、病因
1.感染因素
结核性:在我国,结核性是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病因,结核杆菌感染心包后,可引起心包的慢性炎症反应,逐渐导致心包增厚等改变。
化脓性: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菌引起的心包炎,若治疗不彻底,易转为缩窄性心包炎。
病毒性:某些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等,也可能引发心包的炎症,少数情况下可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
2.非感染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心包,导致心包的炎症和纤维化,进而引起缩窄性心包炎。
放射性损伤:胸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放射性心包炎,若病情迁延不愈,可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
创伤:胸部外伤等导致的心包损伤,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心包的异常增厚和粘连,从而引发缩窄性心包炎。
三、病理生理改变
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限制了心脏的舒张期充盈。心室舒张期扩张受阻,充盈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为了维持心输出量,机体通过增加心率来代偿,但长期的心率增快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且由于心室充盈不足,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压升高,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等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是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在活动后或平卧时可加重,主要是由于心室舒张受限,肺淤血所致。
乏力: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灌注不足引起。
腹胀、食欲缺乏:体循环淤血导致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功能,出现腹胀、食欲缺乏等症状。
咳嗽:可因肺淤血引起,多为干咳。
2.体征
心脏体征: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音减低,可闻及心包叩击音,即在心室快速充盈时,由于心包增厚,心室舒张受限,血流突然受阻引起心室壁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体循环淤血体征:颈静脉怒张,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水,下肢水肿等。
五、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包增厚、粘连、钙化等改变,还能评估心室的舒张功能等,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检查方法。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增厚、心包腔可有少量积液、心室舒张受限等表现。
胸部X线:可显示心影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心缘不规则、僵直,部分患者可见心包钙化影。
CT及MRI:能更清晰地显示心包的增厚程度、钙化情况以及心脏的受压情况等,对诊断缩窄性心包炎有重要价值。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沉等检查可了解有无感染或炎症活动情况,若为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血沉可增快等。
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肝淤血导致的肝功能异常等。
六、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即心包切除术。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一旦确诊缩窄性心包炎,在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需先进行支持治疗,改善一般状况后再行手术。手术可以去除增厚、粘连甚至钙化的心包,解除对心脏的束缚,改善心脏功能。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缩窄性心包炎多与结核等感染因素相关,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术后要密切观察心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长发育指标。同时,儿童的依从性较差,术后护理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致,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术后要加强监护,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功能变化。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围手术期要考虑到月经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尤其是在术后恢复期间,要注意心理护理,因为女性可能更关注术后身体外观及恢复对生活的影响等,需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
4.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有结核病史的患者,缩窄性心包炎可能与结核复发或迁延有关,术后要继续抗结核治疗,并定期复查,监测结核指标。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术后要注意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监测,可能需要继续使用相关药物控制病情,同时要警惕手术对自身免疫状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