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包炎
心包炎是心包因多种因素发生的急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临床表现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可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等,治疗包括针对病因和对症支持治疗,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患者需注意休息等相关事项。
一、病因
1.感染因素
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通过血行播散、直接蔓延等方式侵犯心包。例如,肺炎患者可能因细菌蔓延至心包引发感染性心包炎。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细菌的种类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感染某些特定细菌。
病毒:常见的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心包组织,引发炎症。在流感流行季节,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有一定概率并发病毒性心包炎。
其他病原体: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结核性心包炎,在有结核病史或接触过结核患者的人群中,患结核性心包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2.自身免疫性因素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心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异常的免疫反应,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心包组织,导致心包炎的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约有10%-20%会并发心包炎,且病情可能会随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而波动。
3.物理、化学因素
创伤:胸部受到穿透性损伤或钝性损伤时,可能导致心包受损,引发心包炎。例如,交通事故中的胸部撞击伤可能使心包破裂,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放射性治疗:胸部恶性肿瘤进行放射性治疗时,可能损伤心包组织,引起放射性心包炎。接受过胸部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的数月至数年可能出现心包炎相关症状。
某些药物:如肼屈嗪、普鲁卡因胺等,可能引起药物性心包炎。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某些人在使用特定药物后可能出现过敏或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心包炎症。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胸痛:是心包炎常见的症状,疼痛性质多为尖锐性,可位于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颈部、左肩等部位,疼痛程度不一,与呼吸运动有关,深呼吸或咳嗽时疼痛可能加重。不同人群对胸痛的感受可能有所差异,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不敏感,表现可能较为隐匿。
呼吸困难:是心包积液较多时的主要表现,患者可出现呼吸浅快,严重时可呈端坐呼吸。这是由于心包积液限制了心脏的舒张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肺淤血引起。
其他症状:可伴有发热、乏力、心悸等全身症状。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可能还会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
2.体征
心包摩擦音: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呈抓刮样粗糙音,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为明显,坐位前倾、深吸气时更易听到。
心包积液征:大量心包积液时,可出现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而遥远,还可伴有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体循环淤血表现。
三、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
典型表现为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aVR导联ST段压低,随后出现T波低平及倒置,可持续数天至数周。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的心电图特点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基本的ST-T改变规律相似。
2.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心包积液简便、可靠的方法,可发现心包腔内的无回声区,明确积液的量和分布情况。通过超声心动图还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室的舒张功能等。
3.血液检查
感染性心包炎时,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感染征象。自身免疫性心包炎患者可能会有自身抗体阳性,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抗核抗体等。结核性心包炎患者的结核菌素试验可能呈阳性,血沉可增快。
四、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感染性心包炎,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选用敏感抗生素;病毒感染主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心包炎,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调节自身免疫反应。结核性心包炎则需要规范的抗结核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出现心包积液的患者,如果积液量较大引起严重症状,可能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引流,以缓解心脏压塞症状。同时,对于胸痛明显的患者,可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不同人群的耐受性差异。
五、预后及注意事项
1.预后
心包炎的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及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感染性心包炎如果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自身免疫性心包炎的预后与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相关;结核性心包炎经过规范抗结核治疗,大部分也可治愈,但可能会遗留心包粘连等后遗症。
2.注意事项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感染性心包炎患者,其密切接触者应注意观察是否有感染迹象。自身免疫性心包炎患者需定期监测自身免疫指标,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规律服药。结核性心包炎患者的抗结核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等,因为抗结核药物可能会有肝损害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需要家长更加细心的照顾,保证营养均衡等;老年患者则要注意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