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会带来多方面危害,在营养摄入与吸收方面致能量、营养素及维生素缺乏;消化系统方面引发胃肠不适症状和肠道菌群失调;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有更特殊危害,如加重老年人营养吸收障碍与骨质疏松风险、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诱发或加重胃肠道基础疾病患者原有症状等。
一、营养摄入与吸收方面的危害
1.能量与营养素缺乏:乳糖是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大人乳糖不耐受时,乳糖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会导致能量摄入不足。同时,乳糖还参与钙、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过程,乳糖不耐受会影响这些矿物质的吸收,长期可能引起钙缺乏,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表现为骨密度降低、易骨折等;对于镁和锌,缺乏可能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免疫功能下降等。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乳糖不耐受的成人,其血清钙水平较正常人群偏低,且骨密度检测显示骨量减少的比例更高。
2.维生素吸收受影响:乳糖的消化与一些维生素的吸收相关,乳糖不耐受会干扰维生素B族等的吸收。维生素B族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如能量代谢、神经系统功能维持等,缺乏维生素B族可能出现疲劳、记忆力减退、神经病变等症状。
二、消化系统方面的危害
1.胃肠不适症状: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大肠后,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腹痛。同时,肠道内环境改变可能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多为稀糊状或水样,每日排便次数可能增多。长期的胃肠不适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食欲下降,进而进一步影响营养状况。例如,一项针对乳糖不耐受成人的调查显示,约8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和腹泻症状,且这些症状会反复出现,严重干扰日常工作和生活。
2.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受时,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平衡被打破,有益菌数量可能减少,有害菌相对增多。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肠道的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增加肠道感染的易感性,还可能导致肠道炎症的发生风险增加,长期的肠道炎症可能与一些肠道慢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如炎症性肠病的发病风险可能因肠道菌群失调而升高。
三、对特殊人群的特殊危害
1.老年人: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逐渐减退,乳糖不耐受会进一步加重营养吸收障碍,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相关的问题,如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等。而且,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乳糖不耐受导致的钙吸收不足会使骨质疏松情况更易恶化,增加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例如,老年乳糖不耐受患者中,因钙缺乏导致骨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
2.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对于本身患有糖尿病的乳糖不耐受成人,由于乳糖不耐受可能影响饮食的选择和营养摄入平衡,需要更谨慎地管理血糖。如果因腹泻等症状导致身体脱水,还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稳定性,增加血糖波动的风险。对于患有胃肠道基础疾病如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的患者,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胃肠不适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原有的疾病症状,导致病情反复,难以控制。例如,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乳糖不耐受患者,在食用含乳糖食物后,腹泻等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往往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