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有什么表现
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情绪、行为、身体三方面,情绪上有紧张不安、恐惧焦虑,行为上有回避行为、退缩行为,身体上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颤抖、恶心呕吐等生理反应,且不同性别、生活方式、有无病史等情况会有不同表现倾向或程度差异
情绪方面:
紧张不安:在预期社交情境时就会出现显著的紧张、不安情绪,例如即将要参加一场同事聚会,从几天前开始就会莫名觉得心里发慌、烦躁,担心在聚会上表现不好。这种紧张情绪可能会持续存在,并且随着社交场合的临近而逐渐加重。对于儿童来说,可能表现为在学校集体活动前出现哭闹、拒绝参与等情绪反应,这是因为儿童在社交情境中对自身表现的担忧和不安全感通过情绪的极端方式展现出来。
恐惧焦虑:处于社交场合时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担心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行为、被他人评判。比如在公众演讲时,会极度害怕自己忘词、结巴,从而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头晕、出汗等身体反应。在不同性别中,女性可能相对更易在一些需要展现自我的社交情境中产生更强烈的恐惧,而男性可能在需要竞争或被关注的社交场合表现出更明显的焦虑情绪,但这并非绝对,只是相对而言的倾向。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缺乏社交活动的人在进入社交场合时更容易出现强烈的恐惧焦虑情绪,而有规律社交习惯的人相对能更好地应对。对于有社交恐惧症病史的人,再次面临类似社交情境时,恐惧焦虑情绪往往会更严重。
行为方面:
回避行为:为了避免处于社交场合,会采取回避行为。例如尽量不去参加同学聚会、同事聚餐等社交活动。儿童可能会回避去学校参与小组活动、课堂发言等。在性别差异上,女性可能更倾向于回避一些需要与陌生人深入交流的场合,男性可能更回避一些需要在众人面前展示能力的场合,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从生活方式来说,长期宅家、较少外出社交的人更易形成对社交场合的回避行为。对于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随着病情发展,回避行为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回避所有非必要的社交情境。
退缩行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退缩,比如不敢主动与人交谈,别人主动和自己交流时也表现得很不自然,说话声音很小、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等。儿童在社交场合可能会默默躲在角落,不参与其他孩子的游戏互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退缩表现形式略有不同,儿童可能更倾向于用身体的退缩来表现,而成年人可能更多体现在言语和眼神交流的退缩上。生活方式上,缺乏社交技巧训练的人在社交场合更易出现退缩行为,有社交恐惧症病史的人在社交场合的退缩表现会更加明显,因为他们对社交互动充满恐惧和不安,从而通过退缩来保护自己。
身体方面:
生理反应: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可能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这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脏跳动加速;呼吸急促,会感觉呼吸不顺畅,需要大口喘气;出汗,可能全身大量出汗,尤其是手心、腋下等部位;颤抖,身体不自觉地发抖,严重时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肢体动作;恶心、呕吐,在极度紧张的社交情境下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身体反应可能相对更强烈且容易被察觉,比如儿童在社交场合可能会突然面色潮红、大汗淋漓,然后出现身体不适的表现。不同性别在身体反应上可能没有明显本质差异,但在应对方式上可能因性别角色认知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在社交场合更易出现较强烈的身体生理反应,有社交恐惧症病史的人身体对社交情境的应激反应会更加敏感和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