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脑栓塞是各种栓子致颅内动脉闭塞引发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的综合征,临床表现因栓塞血管不同而异,包括神经系统症状(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运动、感觉、语言障碍及意识障碍)、全身原发病表现(心脏疾病或其他栓子来源相关表现)及部分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等其他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及受基础疾病等影响。
一、神经系统症状
1.突发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障碍:常见的是对侧肢体的偏瘫,表现为肢体无力、活动受限。这是因为脑栓塞导致大脑皮层运动区或其传导束受损,影响了对肢体运动的控制。例如,若栓塞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可出现病灶对侧的中枢性面瘫、舌瘫及上下肢瘫痪。在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等因素,可能在发生脑栓塞后运动障碍恢复相对较慢;儿童患者则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栓子来源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障碍的表现可能在严重程度和恢复潜力上有所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性别患者的基础疾病可能不同,如女性可能与口服避孕药等因素导致的高凝状态相关,增加脑栓塞风险,进而影响运动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感觉障碍:表现为对侧肢体的感觉减退或消失,如痛觉、温度觉、触觉等异常。这是由于感觉传导通路受损,感觉信息无法正常传递到大脑皮层。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本身存在神经病变基础,发生脑栓塞后感觉障碍可能更易被忽视或加重,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干扰正常的感觉传导,在评估感觉障碍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情况。
语言障碍:若栓塞发生在优势半球(通常为左侧大脑半球)的语言中枢相关区域,可出现失语症,包括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言语,但不能表达)、感觉性失语(能表达,但不能理解他人言语)等。不同年龄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能力不同,儿童患者语言中枢可塑性较强,可能恢复潜力相对较大,而老年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相对困难。
2.意识障碍
轻度脑栓塞患者意识可清晰,而大面积脑栓塞或栓塞部位关键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等。这与脑栓塞导致的脑部广泛缺血缺氧有关。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脑萎缩等基础情况,发生脑栓塞后更易出现意识障碍,且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可能较长;儿童患者发生严重脑栓塞导致意识障碍时,需要高度关注其脑部发育情况以及后续的康复治疗。
二、全身表现
1.原发病表现
如果脑栓塞是由心脏疾病引起,如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等,可出现相应心脏疾病的表现。例如,心房颤动患者可有心律不齐,听诊可发现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能有心脏瓣膜区的杂音,如二尖瓣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等。不同性别患者心脏疾病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女性在围绝经期后风湿性心脏病等的发生可能与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而心房颤动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不同年龄的患者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也有差异,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脑栓塞,心脏方面可发现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表现。
若脑栓塞由其他栓子来源引起,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可能有相应血管的基础病变表现,如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在颈部触及硬化的血管等。
三、其他表现
1.癫痫发作:部分脑栓塞患者在发病后可出现癫痫发作,可为局限性发作或全身性发作。这是因为脑栓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对于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发生脑栓塞后,癫痫发作可能更易诱发或加重,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癫痫发作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在儿童患者中,脑栓塞引起癫痫发作时,要特别注意其神经系统发育和后续的长期随访,因为癫痫发作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