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是怎么引起的
脑栓塞的病因包括心源性因素、非心源性因素和来源不明的栓子。心源性因素约占60%75%,主要由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导致栓子形成脱落引发;非心源性因素包括动脉源性栓子(如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空气栓子、脂肪栓子等)和癌源性栓子(某些恶性肿瘤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形成栓子引发);约30%的脑栓塞患者栓子来源不明,可能与栓子破碎溶解或检查手段局限有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能患病,需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预防和处理措施。
一、心源性因素
脑栓塞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源性栓子,约占脑栓塞的60%75%。心脏疾病是产生心源性栓子的主要根源,例如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异常,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形成血栓,当心房颤动发作时,栓子可能脱落进入血液循环,随着血流到达脑部,阻塞脑血管,从而引发脑栓塞。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扩大,血流缓慢,容易形成附壁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瓣膜上的赘生物脱落也可成为栓子来源;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心脏疾病也可能导致心腔内血栓形成,进而脱落造成脑栓塞。不同年龄阶段的心源性因素影响有所不同,比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的发生率升高,心源性脑栓塞的风险相应增加;而对于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长期关注心脏情况,预防栓子形成。
二、非心源性因素
1.动脉源性栓子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是动脉源性栓子的一个重要来源。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膜不光滑,斑块破裂后,血小板、纤维蛋白等聚集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导致栓塞。例如,颈内动脉、椎动脉等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产生栓子。一些有长期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较高,更容易出现动脉源性栓子导致脑栓塞。
其他动脉源性因素还包括空气栓子、脂肪栓子等。空气栓子可见于静脉穿刺、人工气胸、潜水病等情况,空气进入静脉后随血流到达右心,再进入肺循环,若有少量空气进入体循环到达脑部,可能阻塞脑血管;脂肪栓子常见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等,脂肪滴进入血流后形成栓子,随血流到达脑部引发脑栓塞。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来说,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男性可能更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动脉源性栓子,但这不是绝对的,女性在同样不良生活方式下也会面临风险。
2.癌源性栓子
某些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出现癌源性栓子导致脑栓塞。肿瘤细胞可以释放一些物质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且肿瘤组织本身可能形成栓子,栓子脱落后随血流到达脑部。例如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都有可能出现癌源性栓子引发脑栓塞的情况。对于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无论年龄和性别,都需要密切监测,因为癌源性栓子的形成可能是疾病进展或复发的一个表现,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三、来源不明的栓子
约有30%的脑栓塞患者虽经详细检查仍未能明确栓子来源。这可能是由于一些微小的栓子在到达脑部之前已经破碎或溶解,或者是目前的检查手段还无法检测到一些特殊类型的栓子来源。对于来源不明的脑栓塞患者,需要持续关注病情变化,进一步完善检查,同时采取预防措施,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以降低再次发生脑栓塞的风险。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出现来源不明的脑栓塞,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一些潜在的栓子来源可能更难被发现;而对于年轻人,也不能忽视来源不明脑栓塞的可能,需要全面排查可能的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