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尿液异常(蛋白尿、血尿、尿量变化)、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不同特殊人群症状及应对有别,儿童症状不典型需家长密切观察并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影响,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合并基础病多,病情进展快,治疗要综合考量,女性有生育需求需病情稳定时在医生指导下备孕,孕期密切监测,月经期间注意护理;此外,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症状,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遵循特定饮食原则、戒烟限酒、适度锻炼,有相关病史者要积极控制原发病。
一、尿液异常
1.蛋白尿: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尿液可能会出现泡沫增多,且泡沫细小、不易消散的现象。蛋白尿的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仅在尿常规检查时发现微量蛋白,重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超过3.5g。长期大量蛋白尿会导致体内蛋白质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出现水肿等症状。
2.血尿:包括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时,尿液呈洗肉水样或浓茶色;镜下血尿则需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尿液中的红细胞。血尿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红细胞进入尿液所致。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病情相关,部分患者可能间断出现血尿。
3.尿量变化: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尿量减少,这可能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肾脏排出水分减少。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夜尿增多的情况,夜尿次数超过2次,这是因为肾小管功能受损,尿液的浓缩功能下降。
二、水肿
水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症状之一。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眼睑和颜面部水肿,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眼睑组织疏松,液体容易积聚。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逐渐蔓延至下肢、腰骶部,甚至出现全身性水肿。水肿的程度与水钠潴留和低蛋白血症有关。当患者摄入过多的钠盐或肾脏排水功能下降时,体内水分积聚,加重水肿。
三、高血压
多数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会出现高血压症状。血压升高的原因主要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因素有关。长期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等症状,血压波动较大,控制相对困难。如果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如脑出血、心肌梗死等。
四、肾功能损害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肾功能会逐渐受损。早期可能表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轻度升高,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重,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贫血等症状。这是因为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体内毒素蓄积,影响了身体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
五、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患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发现孩子眼睑或下肢水肿、尿液异常(如泡沫尿、血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潜在危害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情况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能会与这些基础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老年人出现症状后可能进展较快,肾功能损害更为明显。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3.女性:女性患者在患病期间如果有生育需求,需要在病情稳定、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备孕。孕期要密切监测肾功能、血压等指标,因为怀孕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此外,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出现水肿加重等情况,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
4.生活方式影响及应对措施: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加重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要遵循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的原则,减少钠盐摄入,避免食用腌制食品;控制脂肪摄入,避免食用油炸食品;选择瘦肉、鱼类、蛋类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同时,要戒烟限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原发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遵医嘱按时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