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引发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及眼部症状等。意识障碍有轻度的短暂神志恍惚等和重度的昏迷等;头痛几乎所有患者都有,剧烈且持续久,活动等可加重;恶心呕吐因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多为喷射性;脑膜刺激征包括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眼部症状有瞳孔改变、视力障碍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意识障碍
轻度情况: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轻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短暂的神志恍惚,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反应稍显迟钝,但仍能配合简单的指令,这种情况在受伤后可能很快出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对呼唤反应变弱,而成年患者可能会有短暂的定向力障碍,如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等,这主要是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刺激脑组织,影响了大脑的神经传导和神经功能,进而影响意识的维持。
重度情况: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患者对外界刺激完全无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生理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脑血管疾病史的人群,发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更易出现重度意识障碍,因为其脑部神经功能基础相对较差,蛛网膜下腔出血带来的额外刺激更易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抑制。
二、头痛
特点:几乎所有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都会出现头痛症状,头痛程度较为剧烈,多为全头部的胀痛或炸裂样痛。年轻患者可能因疼痛耐受相对较好但仍能明显感觉到头部的剧烈不适,而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相对不那么典型,但也会有头部的明显不适感。头痛的发生是由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及神经末梢,引发疼痛感受器的兴奋,从而产生剧烈头痛。
持续时间:头痛通常会持续较长时间,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干预,可能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而且在活动、咳嗽等情况下头痛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这些动作会使颅内压发生变化,进一步刺激疼痛敏感结构。
三、恶心呕吐
机制: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刺激脑室系统和脑膜,引起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恶心呕吐。儿童患者发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恶心呕吐可能较为明显,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颅内压变化的敏感性更高,而且儿童的胃动力等消化相关功能也可能受到颅内压升高的影响,更容易出现呕吐症状。成年患者中,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在发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恶心呕吐可能会更加频繁和严重,因为原有胃肠道疾病可能会在颅内压升高的刺激下加重胃肠道的反应。
表现: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即呕吐物呈强力射出状,与一般胃肠道疾病的非喷射性呕吐不同。喷射性呕吐是颅内压升高的典型表现之一,当颅内压急剧升高时,胃内容物被强力排出。
四、脑膜刺激征
颈项强直:患者颈部肌肉紧张,被动屈伸颈部时阻力增大。这是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刺激脑膜,导致颈部的肌肉等组织受到牵连,出现保护性的肌肉紧张。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发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由于本身可能存在一些身体的不适基础,颈项强直的表现可能会相对更难发现或者需要更仔细的检查,因为月经期间身体的整体状态可能会对神经系统症状的感知有一定干扰。
克氏征阳性:患者仰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被动伸膝关节,出现阻力及疼痛而膝关节不能继续伸展达135°以上。
布氏征阳性:患者仰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关节屈曲;压迫其双侧面颊部引起双上臂外展和肘部屈曲。脑膜刺激征的出现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刺激脑膜,引起脑膜的炎症反应和神经根受刺激,从而出现相应的体征变化。
五、眼部症状
瞳孔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瞳孔大小和形态的改变,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这可能是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颅内压升高,引起脑疝形成,压迫动眼神经等导致瞳孔改变。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眼部基础疾病或者血管硬化等情况,发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瞳孔改变的观察可能需要更细致,因为老年患者的眼部生理结构和神经功能可能已经有一定退变,对颅内病变的反应可能不那么典型,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视力障碍: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这是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累及视神经或视路相关结构,导致视觉传导受到影响。年轻患者如果本身视力良好,发生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出现视力障碍会更易被察觉,而有既往视力问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视力下降是原有疾病加重还是新出现的创伤性因素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