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饮食护理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从蛋白质摄入、热量供应、钠摄入控制、钾摄入管理、磷摄入控制、水分摄入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蛋白质摄入依GFR调整且选优质蛋白;热量摄入达30-35kcal/kg体重,来源为碳水化合物;钠每日摄入小于2-3g,避免高钠食物;钾依血钾水平调整,限制高钾食物;磷每日摄入小于800-1000mg,避免高磷食物;水分依尿量、水肿及口渴情况调整,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蛋白质摄入的管理
1.摄入量依据:根据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来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来说,GFR在50-80ml/min的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为0.8g/kg体重;GFR在30-50ml/min的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为0.6g/kg体重;GFR小于30ml/min的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为0.4g/kg体重。低蛋白饮食可减少含氮代谢废物的产生,减轻肾脏负担。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低蛋白饮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恶化的速度。
2.蛋白质来源选择:应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等。因为优质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合适,在体内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相对较少。而植物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较多,代谢废物产生多,应适当限制。比如,对于GFR较低的患者,每天可以安排1-2个鸡蛋、200ml左右的牛奶以及适量的瘦肉来补充优质蛋白质。
二、热量供应
1.热量需求:要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以防止体内蛋白质过度分解。一般来说,成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每日热量摄入应达到30-35kcal/kg体重。热量的主要来源为碳水化合物,可选择米、面等主食。例如,体重60kg的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热量应在1800-2100kcal左右。
2.热量供应方式:可以通过增加主食摄入量来保证热量供应,如适当多吃米饭、面条等。同时,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升糖指数,选择低升糖指数的主食,如全麦面包等,以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影响病情。
三、钠的摄入控制
1.钠摄入量标准:一般建议慢性肾衰竭患者每日钠摄入量应小于2-3g。因为钠摄入过多会引起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和高血压。例如,轻度水肿的患者每日钠摄入应控制在2g以内,中重度水肿患者应控制在1-2g以内。
2.钠的来源及限制:要避免食用高钠食物,如咸菜、腌制品、火腿肠等。烹饪时也应少用盐、酱油等含钠调味品。可以选择新鲜的食材进行烹饪,以控制钠的摄入。对于伴有高血压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严格控制钠摄入更为重要,因为钠潴留是导致高血压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钾的摄入管理
1.钾摄入量依据:根据患者的血钾水平来调整钾摄入量。当血钾正常时,每日钾摄入量可控制在2-3g;当存在高钾血症时,应严格限制钾摄入,每日钾摄入量应小于2g。例如,通过检测血钾水平,如果患者血钾高于5.5mmol/L,就需要严格控制含钾高的食物摄入。
2.高钾食物的限制:应避免食用香蕉、橙子、红枣、海带、菠菜等含钾较高的食物。对于血钾轻度升高的患者,可以选择低钾的蔬菜和水果,如南瓜、冬瓜、苹果等。同时,烹饪含钾高的食物时,可以通过水煮后弃汤的方式减少钾的含量,如土豆、山药等先水煮再食用,可降低其中的钾含量。
五、磷的摄入控制
1.磷摄入量标准:一般建议慢性肾衰竭患者每日磷摄入量应小于800-1000mg。因为磷潴留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加重肾性骨病等并发症。例如,对于GFR较低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磷摄入。
2.磷的来源及限制:应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坚果、巧克力等含磷较高的食物。可以选择低磷的食物,如蛋类(去磷处理的蛋类)、部分蔬菜等。同时,服用磷结合剂也是控制磷摄入的一种方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儿童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注意磷的摄入控制,以保障骨骼正常发育,避免因磷代谢紊乱影响骨骼健康。
六、水分的摄入管理
1.水分摄入量依据:根据患者的尿量、有无水肿及口渴情况来调整水分摄入量。一般来说,每日水分摄入量=前一日尿量+500ml左右。如果患者尿量较多且无水肿,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如果存在水肿或尿量较少,则要严格控制水分摄入,避免加重水肿。例如,患者前一日尿量为500ml,那么当日水分摄入量应控制在1000ml左右。
2.特殊人群水分摄入注意事项:对于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其口渴中枢敏感性可能降低,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准确判断水分需求,避免过度补水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对于小儿慢性肾衰竭患者,要严格按照上述公式准确计算水分摄入量,因为小儿的体液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水分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病情产生较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