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包括:心包摩擦音,为最具诊断价值的典型体征,呈抓刮样粗糙高频音,多位于心前区特定部位,坐位前倾、深吸气时更易听到;心前区疼痛相关体征,患者常诉心前区疼痛,疼痛发作时可能出现身体姿势改变;少量积液时的心包积液相关早期体征,心尖搏动减弱,心音变得遥远。
一、心包摩擦音
1.特征表现:是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最具诊断价值的典型体征,呈抓刮样粗糙的高频音,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胸骨下端或剑突区最明显。坐位前倾、深吸气时更易听到。其产生机制是炎症导致心包脏层与壁层摩擦,当心脏搏动时,两层心包摩擦振动而产生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均可出现,一般通过听诊器可清晰闻及。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心包炎症时心包摩擦音的表现与成人相似,但需更仔细地进行心脏听诊来捕捉。
2.临床意义:一旦听到心包摩擦音,结合患者的症状(如胸痛等)及其他检查,基本可明确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诊断。
二、心前区疼痛相关体征
1.疼痛表现:患者常诉心前区疼痛,疼痛性质多为尖锐性刺痛或压榨性疼痛等。在疼痛发作时,可能会出现相应的体征变化,比如因疼痛导致患者身体姿势的改变,部分患者会不自觉地采取前倾坐位,以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这种姿势改变也有助于心包摩擦音的听诊。不同性别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可能在主观描述上有一定差异,但体征表现上无本质区别。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及相关体征时,需更加警惕心包炎的可能,因为原有病史可能会影响病情的表现及诊断。
三、心包积液相关早期体征(少量积液时)
1.心尖搏动变化:少量心包积液时,心尖搏动可减弱,这是因为心包积液对心脏搏动产生一定的限制,导致心尖搏动的幅度减小。不同年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所不同,儿童心脏相对较小,少量心包积液对心尖搏动的影响可能在体征观察上需要更细致的对比。例如,正常儿童心尖搏动位置相对较明显,而存在少量心包积液时,心尖搏动的变化可能不如成人那么容易察觉,但仍可通过专业的心脏体格检查发现。
2.心音改变:心音可能会变得遥远,这是由于心包积液对心音的传导产生阻碍,使得心音在传导至体表时减弱且遥远。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者,少量心包积液时都可能出现心音遥远的体征变化,而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曾有心脏手术史等,出现这种心音改变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明确病因,与单纯的急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