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病毒或细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发,有鼻咽部干燥灼热疼痛等症状,治疗对症;慢性由局部(如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等)和全身(如长期吸烟等)因素致发,分单纯性等类型,有鼻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治疗需除病因等,诊断靠询问病史等,儿童要避免滥用药物等,老年人需考虑基础疾病等。
一、定义
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病变范围涉及鼻咽部的整体组织。
二、病因
(一)急性鼻咽炎
多由病毒感染引发,常见病毒包括鼻病毒、腺病毒、EB病毒等,也可由细菌感染所致,如A组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通常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劳累后)易受病原体侵袭而发病。
(二)慢性鼻咽炎
1.局部因素: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未能彻底治愈,或鼻腔、鼻窦存在病变(如鼻窦炎、鼻中隔偏曲),导致鼻腔通气不畅,长期刺激鼻咽部引发慢性炎症。
2.全身因素:长期吸烟、接触空气污染、过度用嗓、营养不良、患有慢性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均可能促使慢性鼻咽炎的发生。
三、分类
(一)急性鼻咽炎
1.病毒感染性:由上述病毒入侵鼻咽部,引发黏膜急性炎症反应,表现为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肿。
2.细菌感染性:细菌感染时,鼻咽部黏膜除充血水肿外,可能出现脓性分泌物。
(二)慢性鼻咽炎
1.单纯性:鼻咽部黏膜充血、增厚,但无明显增生。
2.肥厚性:鼻咽部黏膜及淋巴组织增生肥厚,黏膜表面不光滑。
3.萎缩性:较为少见,鼻咽部黏膜萎缩变薄,可伴有干燥感。
四、症状表现
(一)急性鼻咽炎
起病较急,患者常感鼻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表现,查体可见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
(二)慢性鼻咽炎
症状相对较轻且持续时间长,患者多有鼻咽部异物感、痒感、干燥感,可伴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能咳出少量黏稠分泌物,查体可见鼻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淋巴组织增生等。
五、诊断方法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观察鼻咽部黏膜情况)、鼻咽镜检查(直接观察鼻咽部病变)等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原体检测以明确感染类型。
六、治疗原则
(一)急性鼻咽炎
以对症治疗为主,病毒感染所致可适当休息、多饮水,一般可自愈;细菌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如无特殊禁忌,具体药物遵医嘱)控制感染。
(二)慢性鼻咽炎
需去除病因,如治疗鼻腔鼻窦病变、戒烟、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等,局部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咽部以缓解症状,对于肥厚性病变可考虑局部物理治疗等,但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鼻咽炎患者应避免滥用药物,尤其要谨慎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发育的药物,日常需注意保暖、增强体质,若出现发热等症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缓解不适,如适当多饮水、物理降温等,且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鼻咽炎可能受其影响或加重基础疾病,需关注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在治疗鼻咽炎时需综合考虑用药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同时注意保持鼻咽部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