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通过规范调理和治疗,多数可改善或恢复,但如果长期忽视,可能进展为心阳虚等,增加治疗难度。
心气虚是中医术语,指心气不足,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多与劳累、久病、体质虚弱相关。治疗以益气养心为主,可遵医嘱服用人参、黄芪、党参等中药,同时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劳、保证睡眠、适度运动)。
轻症心气虚通过3-6个月调理,症状可明显改善;如果伴有其他虚证(如气血两虚),需联合补气养血治疗。但需注意,心气虚可能与西医的心脏功能减退、贫血、低血压等相关,如果存在器质性疾病,需同时针对病因治疗。多数患者经综合调理可恢复,但如果长期失治,可能发展为心阳虚,出现畏寒肢冷等,治疗周期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