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急性腹膜炎发生休克主要因毒素吸收及血容量减少、心功能受影响,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应对和病情发展上有差异,本质是毒素吸收使炎症介质释放致循环改变、腹膜大量渗出致血容量减少,炎症介质等还直接影响心功能,且不同人群在休克应对和发展上有不同表现。
一、毒素吸收及血容量减少
1.毒素吸收:急性腹膜炎时,腹腔内存在大量的细菌、毒素、炎性渗出物等。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会被腹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例如,革兰阴性杆菌等病原体产生的内毒素等毒素物质,可激活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补体系统等,导致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等大量释放。这些炎症介质会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等病理生理改变,影响循环功能。
2.血容量减少:腹膜具有强大的渗出功能,急性腹膜炎时,腹膜会大量渗出液体,导致体液丢失。同时,炎症反应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外渗,进一步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另外,发热等机体的应激反应也会使水分蒸发增加,进一步加重血容量不足。当有效循环血容量明显减少时,心脏的前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从而引发休克。
二、心功能受影响
炎症介质等因素还可能直接影响心脏功能。例如,大量炎症介质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此外,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脏的充盈受限,也会进一步影响心输出量,使得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进一步减少,加重休克的发展。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人群,急性腹膜炎发生休克的机制本质是相同的,但在应对和病情发展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儿童由于其机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急性腹膜炎,更容易较快出现血容量减少和心功能受影响等情况,需要更密切地监测和早期干预;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减退,发生休克后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且恢复相对困难;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肝脏疾病等的患者,其自身的脏器储备功能较差,在急性腹膜炎导致休克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治疗也需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休克治疗的影响以及休克对基础疾病的进一步加重作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