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急救流程包括快速评估与呼救,即判断患者情况并呼喊协助、拨打急救电话;体位与止血,将患者置于合适体位并采取相应止血措施;补充血容量,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入晶体液并视情况补充胶体液;针对出血原因进行病因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并在情况稳定后转运至有条件医疗机构,各环节需迅速准确操作且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以挽救患者生命
一、现场评估与呼救
1.快速评估:立即判断患者情况,观察意识、面色、脉搏、血压等,快速确定是否存在失血性休克。例如,患者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意识模糊等表现,高度怀疑失血性休克。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能因失血性休克出现哭闹不安、囟门凹陷等特殊表现;老年人可能基础疾病多,失血性休克时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
2.呼救:大声呼喊周围人员协助,并拨打急救电话,说明患者大致情况,如“有人出现大量失血,可能休克,快来帮忙”。
二、体位与止血
1.体位:将患者置于平卧位,若有头胸部损伤导致呼吸困难,可采用半卧位。对于儿童,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体位不当影响呼吸。
2.止血:迅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对于体表出血,可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直接按压出血部位。若为四肢大动脉出血,可使用止血带止血,但要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止血带3-5分钟,避免肢体缺血时间过长。不同部位出血止血方法有差异,如头部出血可按压颞浅动脉等。
三、补充血容量
1.建立静脉通路:尽快建立至少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选择较粗的静脉,如上肢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小儿静脉穿刺针,避免多次穿刺造成损伤。
2.晶体液补充:首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晶体液可快速补充血管内容量,成人可快速输入1000-2000ml晶体液,儿童按体重计算,一般为20ml/kg。
3.胶体液补充:在晶体液补充后,可根据情况补充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等,胶体液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水肿。
四、病因治疗
1.针对出血原因处理:迅速查找失血性休克的病因并进行处理。如果是外伤导致的肝脾破裂出血,需尽快送往手术室进行手术止血;如果是消化道出血,需进行相应的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止血等处理。对于不同性别患者,病因可能有一定差异,如女性宫外孕破裂出血等情况相对特殊。
五、监测与转运
1.生命体征监测:在急救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使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进行处理。
2.转运:在患者情况相对稳定后,尽快转运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转运过程中要继续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儿童要注意转运过程中的保暖和安全固定。
失血性休克急救流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迅速、准确地操作,同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急救的影响,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