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常见病原体包括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真菌(如白色念珠菌),不同病原体在相应人群中易引发感染进而导致感染性休克,如大肠埃希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时可致感染性休克,肺炎克雷伯菌在长期住院等患者中易引发感染性休克,铜绿假单胞菌在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中易致感染性休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婴幼儿、老年患者中易致感染性休克,链球菌中B组链球菌可致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白色念珠菌在免疫抑制患者中易致感染性休克。
一、革兰阴性菌
1.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常见的引起感染性休克的革兰阴性菌。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肠道中通常是正常菌群,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时,可移位至其他部位引发感染,进而导致感染性休克。在医院环境中,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等场所,易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对于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患者等,更容易受到大肠埃希菌的感染侵袭,从而发展为感染性休克。
2.肺炎克雷伯菌:也是常见的革兰阴性菌病原体。该菌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等多部位感染。在住院患者中,尤其是长期住院、接受过侵入性操作(如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等)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风险增加,进而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其肺部防御功能下降,更容易被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概率升高。
3.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在医院环境中较为常见。它常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伤口感染等。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可能性增大,一旦感染可迅速进展为感染性休克。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受损,也是铜绿假单胞菌容易侵袭的人群,进而引发感染性休克。
二、革兰阳性菌
1.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多种感染,如皮肤软组织感染、肺炎等。社区获得性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较为常见,而在医院环境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耐药菌株也时有出现。对于婴幼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皮肤等部位容易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若感染未能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对于老年患者,皮肤黏膜防御功能减退,也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从而增加感染性休克的发生风险。
2.链球菌:A组链球菌可引起猩红热、蜂窝织炎等,B组链球菌在新生儿感染中较为重要,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进而引发感染性休克。对于新生儿来说,B组链球菌是引起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病原体,若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而对于有皮肤破损、免疫力低下的成年患者,A组链球菌感染也可能发生,进而导致感染性休克。
三、真菌
1.白色念珠菌:在免疫抑制患者中较为常见,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接受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白色念珠菌感染可从局部蔓延至全身,引发严重的全身性感染,进而导致感染性休克。对于长期住院且有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等)、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风险较高,需密切关注以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