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性休克可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如心脏功能受损致心力衰竭,肺部病变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脏损伤致急性肾衰竭,肝脏功能异常;会引起代谢紊乱,包括糖代谢紊乱致高血糖加重炎症,电解质紊乱致多种并发症;对神经系统有影响,致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损伤;可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儿童患者器官功能受损快、代偿差,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衰退、预后差。
肺部病变: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细菌感染产生的炎症介质等会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通透性增加,出现肺水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等情况。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胸部影像学可见双肺弥漫性浸润影,若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气体交换,进一步加重休克状态,甚至危及生命。
肾脏损伤:肾脏灌注不足是细菌感染性休克时常见的肾脏损害原因。肾血流量减少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等。临床中可见尿量减少,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指标异常,严重时出现急性肾衰竭,影响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导致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
肝脏功能异常:肝脏在细菌感染性休克时也会受到影响,可能出现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升高等情况,肝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受到抑制。这会影响药物和体内代谢产物的处理,进而干扰整个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病情更加复杂。
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细菌感染性休克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会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这些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研究发现,约70%以上的细菌感染性休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糖,而持续的高血糖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影响组织器官的灌注和功能恢复,形成恶性循环。
电解质紊乱: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液体复苏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例如,低钾血症可导致心肌兴奋性改变,引起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低钠血症会影响细胞的渗透压平衡,导致脑细胞水肿等,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抽搐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意识障碍:细菌感染性休克导致脑灌注不足以及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可引起患者意识障碍,从嗜睡、烦躁不安到昏迷不等。据统计,约40%-60%的严重细菌感染性休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这与脑血流减少、脑缺氧以及炎症介质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有关。
神经功能损伤: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等。这是因为休克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神经细胞缺血缺氧,进而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影响神经传导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细菌感染性休克时,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激活凝血系统,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容易引发DIC。DIC会导致微血栓形成,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进而引起广泛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等,同时微血栓形成会进一步加重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使病情急剧恶化,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的免疫系统和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细菌感染性休克对儿童的影响更为严重。儿童发生细菌感染性休克时,器官功能受损的速度可能更快,如肾脏功能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出现明显异常,导致少尿或无尿等情况。而且儿童对休克的代偿能力较差,病情变化更为迅速,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指标,及时进行干预。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本身多存在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细菌感染性休克会进一步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同时,老年患者的器官功能衰退,对休克的耐受性更差,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率更高,预后相对更差。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药物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