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怎么办
腰椎病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具体类型与病情严重程度,非药物干预包括急性期适当卧床、物理治疗(热敷、牵引)、急性期后适度开展腰背肌锻炼,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需遵医嘱,手术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进行性加重者,老年人康复训练强度适中并兼顾基础病,孕妇避免久站久坐且康复轻柔需遵医嘱,有基础病者治疗时兼顾基础病控制。
一、诊断评估
通过详细采集病史(包括症状起始时间、诱因、疼痛部位及放射情况等)、体格检查(如直腿抬高试验、肌力测试等)及影像学检查(X线可初步观察腰椎结构,CT能清晰显示椎间盘、骨质等情况,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精准判断椎间盘突出、神经受压等),明确腰椎病具体类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及病情严重程度。
二、非药物干预
1.卧床休息:急性期适当卧床可减轻腰椎负荷,缓解疼痛,一般建议卧床2~3天,需注意避免长期卧床致肌肉萎缩,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活动。
2.物理治疗:
热敷:利用温热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
牵引:适用于部分腰椎病患者,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但需注意牵引力度和时间。
3.康复锻炼:急性期后可开展适度腰背肌锻炼,如小燕飞动作,每日分多次进行,每次重复5~10次,循序渐进增加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加重损伤;有神经受压症状者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防止加重神经损伤。
三、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需注意此类药物可能存在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滥用。
四、手术治疗
适用于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病情进行性加重(如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下肢肌力进行性下降等)的患者,手术方式需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评估选择,如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腰椎管减压术等。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需避免过度劳累,康复训练强度应适中,防止因平衡能力下降导致跌倒,同时要关注基础疾病对腰椎病治疗的影响,如合并骨质疏松者需兼顾抗骨质疏松治疗。
孕妇: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采用侧卧位休息,康复措施需轻柔,因孕期身体特殊,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保障母婴安全。
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腰椎病时需兼顾基础疾病控制,例如糖尿病患者康复训练时需监测血糖,防止运动引发血糖波动;心脏病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需在心脏科医生评估允许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