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的检查包括基础检查、染色体检查、自身免疫相关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基础检查的激素六项检测可在月经第2-4天检测基础状态激素水平来初步筛查卵巢功能,抗苗勒管激素(AMH)检测可反映卵巢储备卵泡数量;部分卵巢早衰与染色体异常有关,发病早等情况需做染色体核型分析;自身免疫相关检查可通过检测抗核抗体等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卵巢早衰;超声检查可观察卵巢大小、形态及卵泡情况来初步评估卵巢结构和功能状态。
一、基础检查
1.激素六项检测:
指标及意义: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一般在月经第2-4天检测基础状态下的激素水平。正常情况下,FSH应小于10U/L,LH与FSH的比值应小于2-3。若FSH明显升高,如大于25U/L,同时E水平降低,提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可能与卵巢早衰相关;LH升高且LH/FSH比值异常也可能是卵巢早衰的提示信号。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激素水平有差异,青春期女性和育龄期女性的激素水平正常范围不同,需结合年龄判断。对于有月经紊乱等症状的女性,激素六项检测能初步筛查卵巢功能情况。
2.抗苗勒管激素(AMH)检测:
意义:AMH是由卵巢小窦卵泡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不受月经周期影响,可反映卵巢储备卵泡的数量。一般来说,AMH水平降低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当AMH小于1.1ng/mL时,提示卵巢早衰风险增加。不同年龄段人群AMH正常范围不同,青春期前儿童AMH水平较低,随着年龄增长至育龄期逐渐升高,然后在绝经前逐渐降低。通过检测AMH可以早期评估卵巢功能状态,对于有备孕计划或担心卵巢功能的女性有重要意义。
二、染色体检查
1.必要性:
部分卵巢早衰可能与染色体异常有关,如特纳综合征(45,X0)等染色体核型异常疾病。对于卵巢早衰发病年龄较早(如40岁之前发病)、伴有其他先天畸形表现或家族中有类似遗传病史的女性,需要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测,能够明确是否存在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从而找到部分卵巢早衰的遗传因素相关原因。
三、自身免疫相关检查
1.相关自身抗体检测:
抗核抗体(ANA)、抗甲状腺抗体等:卵巢早衰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产生攻击卵巢组织的自身抗体。检测ANA、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自身抗体有助于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卵巢早衰。例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发生卵巢早衰的风险可能增加,通过检测相关自身抗体可以发现潜在的自身免疫因素。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或出现其他自身免疫相关症状(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皮肤红斑等)的卵巢早衰患者,该项检查尤为重要。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卵巢形态观察: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观察卵巢的大小、形态及卵泡情况。卵巢早衰患者超声下可见卵巢体积缩小,卵泡数目减少。正常育龄女性卵巢大小约为4cm×3cm×1cm,卵泡数目较多。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初步评估卵巢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对于怀疑卵巢早衰的患者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项目。不同年龄女性卵巢超声表现有差异,青春期女性卵巢处于发育阶段,与育龄期女性卵巢超声表现不同,需结合年龄判断卵巢超声表现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