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常用Osserman分型,包括Ⅰ型(眼肌型)仅眼外肌受累、Ⅱ型(全身型,分ⅡA轻度全身型和ⅡB中度全身型)、Ⅲ型(重度激进型)发病急进展快累及呼吸肌、Ⅳ型(迟发重症型)Ⅱ型基础上逐渐进展累及呼吸肌、Ⅴ型(肌萎缩型)少见起病半年内出现肌肉萎缩。
Ⅱ型(全身型):又分为ⅡA(轻度全身型)和ⅡB(中度全身型)。ⅡA型:四肢肌群轻度受累,可伴有眼外肌受累,对日常活动影响不大,生活能自理。ⅡB型:四肢肌群受累较明显,伴有较明显的眼外肌受累,日常活动受一定限制,生活部分自理。成年重症肌无力患者中Ⅱ型较为常见,不同性别在发病及病情进展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等可能加重病情,需建议患者合理安排作息。
Ⅲ型(重度激进型):发病急,进展迅速,多在数周或数月内累及呼吸肌,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常需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治疗。该型患者病情重,需及时住院观察治疗,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需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制定治疗方案。
Ⅳ型(迟发重症型):多在Ⅱ型基础上逐渐进展而来,发病后数月至数年出现呼吸肌受累,病情较重。此型患者病程较长,需长期关注呼吸功能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能力和耐受性不同,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和支持。
Ⅴ型(肌萎缩型):较少见,起病半年内即出现肌肉萎缩,病情较重。该型患者肌肉萎缩影响肢体功能,需注重康复评估和康复措施的实施,考虑患者年龄因素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法,如儿童患者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适合其发育阶段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