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致儿童感染风险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降低出现贫血;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致出血倾向增加,儿童出血风险可能更高。
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1.白细胞总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通常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防线,其数量减少会使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感染风险有所差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风险相对更高。
2.淋巴细胞等分类:淋巴细胞等其他细胞分类可能会有相对比例的变化,但主要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变化较为关键。
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比容
1.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会降低,表明红细胞生成减少。不同年龄阶段的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红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有所差异,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2.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出现贫血表现,贫血程度可根据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不同等级。不同年龄的贫血诊断标准不同,例如儿童不同年龄段有各自的贫血诊断界值。
3.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也会相应降低,反映了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例减少,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相关联。
三、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通常明显减少,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计数减少会导致患者出血倾向增加,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不同年龄患者的出血风险程度不同,儿童由于活动相对较频繁,出血后处理相对困难,风险可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