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易致感染,儿童因免疫系统不完善、老年因免疫力低下感染风险不同,且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致患者有出血倾向,儿童活动多易现皮肤瘀斑,老年有基础病出血后易加重病情及引发严重并发症。
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计数(RBC)通常降低,血红蛋白浓度(Hb)也呈下降趋势,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这是因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因生长发育对红细胞需求增加,贫血症状相对更明显,而老年患者本身造血储备功能下降,贫血可能会加重其心脑血管等器官的负担。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1.白细胞计数: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重要细胞,其减少会使患者容易发生感染,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感染风险不同,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风险更高;老年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加上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后病情可能更难控制。
2.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这是因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粒细胞系生成减少,而淋巴细胞相对比例上升,但淋巴细胞的功能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三、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通常明显减少。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患者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儿童患者由于活动较多,更容易出现皮肤瘀斑等表现;老年患者若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出血后可能加重病情,增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