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贫血、出血、感染相关表现,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等,程度与病情相关;出血有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等)和内脏出血(如呕血、咯血等);感染表现为发热及多部位感染,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
一、贫血相关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从而出现贫血症状。常见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一般来说,贫血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贫血往往越明显。例如,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上述贫血表现通常更为突出,活动后心悸、气短等症状可能更为显著,这是因为机体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影响了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同年龄的患者,贫血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精神不振等;老年人则可能在原有基础疾病的基础上,贫血症状加重,如原本有冠心病的老年人,贫血可能诱发心绞痛等。
二、出血相关表现
1.皮肤黏膜出血: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及功能异常,容易出现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常见于四肢等部位;鼻腔、牙龈出血也较为常见,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出现鼻腔出血,这与儿童活泼好动,容易碰撞等因素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过多的情况,这也是出血的一种表现形式。
2.内脏出血: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如呕血、黑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咯血提示呼吸道出血;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这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危及生命,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颅内出血都是非常凶险的情况,一旦发生,救治难度较大。
三、感染相关表现
由于白细胞减少及功能异常,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可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可低,低热较为常见,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高热。感染部位多样,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咳痰;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皮肤感染可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不同年龄的患者感染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较多,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容易出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