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贫血与妊娠合并贫血有何区别
妊娠期贫血是妊娠时因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营养素需求增加或病理情况致的贫血,妊娠合并贫血是孕前已有贫血妊娠时或加重或合并其他贫血病,前者依孕期指标结合营养等判病因,后者需追溯孕前病史及检查,两者均影响母婴,前者补营养素改善,后者结合孕前疾病综合管理。
一、定义差异
妊娠期贫血:指女性在妊娠期间发生的贫血,是妊娠这一特殊生理状态下出现的血液学改变,多因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致血液稀释、铁等营养素需求增加等生理性因素,或缺铁性贫血等病理性因素引发。
妊娠合并贫血:指女性在妊娠前就已存在贫血,妊娠过程中可能因妊娠相关因素使贫血加重,或妊娠期间合并了其他导致贫血的疾病,即妊娠与贫血两种状况并存。
二、病因区别
妊娠期贫血:常见病因包括妊娠期血容量增加致血液稀释,使得血红蛋白浓度相对降低;铁、叶酸、维生素B等营养素摄入不足或需求增加,如孕期胎儿生长发育对铁的需求大幅增加,若孕妇铁摄入不足易引发缺铁性贫血;也可能因妊娠期合并感染、溶血等病理情况导致贫血。
妊娠合并贫血:病因多为妊娠前已存在的贫血性疾病,例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妊娠前即有发病基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的贫血,妊娠前已患病)、巨幼细胞贫血(若妊娠前就存在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未纠正)等,妊娠只是作为一个背景情况使原有贫血状态呈现或加重。
三、诊断要点
妊娠期贫血:主要依据妊娠期间血红蛋白等指标检测,如妊娠期血红蛋白<110g/L可诊断为妊娠期贫血,需结合孕期营养素摄入、血液稀释等情况综合判断病因。
妊娠合并贫血:除妊娠期间血红蛋白等指标检测外,需追溯孕前贫血病史,了解贫血的类型(如是否为遗传性贫血、是否有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相关病史),通过孕前相关检查资料(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结果)来明确妊娠前就存在的贫血状况。
四、对母婴影响及处理考量
对母婴影响:两者均可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孕妇免疫力下降、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但妊娠合并贫血因孕前已有基础疾病,可能使母婴不良结局风险更高,例如妊娠合并地中海贫血可能增加胎儿溶血等严重并发症风险。
处理考量:妊娠期贫血多通过补充相应营养素(如铁剂、叶酸等)等针对性处理改善贫血状况;妊娠合并贫血则需在处理妊娠相关问题的同时,结合孕前贫血疾病的特点进行综合管理,比如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孕妇,需要在内科等多学科协作下权衡妊娠风险与治疗贫血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