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需进行病因治疗,明确并去除病因,如针对月经过多、胃肠道慢性失血等不同病因分别处理;选择合适铁剂补充铁元素以促进血红蛋白合成;通过饮食调整增加含铁丰富食物摄入;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婴幼儿要科学添加辅食等,老年人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孕妇要关注母婴健康。
一、病因治疗
明确病因并去除:缺铁性贫血首先要找到导致缺铁的原因并加以纠正。例如,因月经过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女性,需就医明确月经过多的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因胃肠道慢性失血(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导致的慢性失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要积极治疗原发的胃肠道疾病,如通过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胃溃疡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病因可能不同,需结合具体情况去排查。比如婴幼儿若存在喂养不当(如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的情况,要调整喂养方式;老年人若有胃肠道肿瘤等慢性疾病导致慢性失血,需针对肿瘤等进行相关评估与处理。
二、铁剂治疗
铁剂选择:常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铁剂可以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以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铁剂的选择需考虑患者的耐受性等情况,不同个体对铁剂的反应可能有差异。
三、饮食调整
增加含铁丰富食物摄入: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不同年龄人群对含铁食物的摄入需求和方式不同,婴幼儿可通过添加含铁米粉、蛋黄等辅食来补充铁;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选择含铁食物时要考虑消化吸收情况,可适当选择容易消化的含铁食物。女性若因月经失血导致缺铁,更应注重饮食中铁的补充。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对铁的需求量大。若发生缺铁性贫血,除了遵循上述治疗原则外,在添加辅食时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添加顺序和种类,确保铁的摄入。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等指标。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缺铁性贫血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对铁剂吸收、代谢等的影响。例如,有胃肠道疾病的老年人可能对铁剂的耐受性较差,在选择铁剂时需谨慎,并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同时要定期评估贫血纠正情况以及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
孕妇:孕妇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在治疗时除了补充铁剂和调整饮食外,要特别注意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产检,监测孕妇和胎儿的血红蛋白等指标,确保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