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细胞系各阶段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粒红比可能降低;红细胞系增生明显,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有“核老浆幼”现象;铁染色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细胞内铁阳性率明显减低;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异常,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缺铁性贫血时骨髓象特点与成人基本一致但各有其需关注的方面。
一、骨髓象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1.粒细胞系:各阶段粒细胞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粒细胞与红细胞比例(粒红比)可能降低,因为红细胞系增生明显,相对而言粒细胞系比例相对减少。例如,正常粒红比约为(2-4):1,缺铁性贫血时粒红比可降低。
2.红细胞系:
增生明显: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可达骨髓有核细胞的30%以上。
形态改变:幼红细胞体积小,胞质少,边缘不整齐,染色偏蓝,呈所谓的“核老浆幼”现象。这是因为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影响幼红细胞的胞质发育,而胞核发育相对正常。
二、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减少或消失
1.细胞外铁:骨髓小粒中的铁称细胞外铁,缺铁性贫血时细胞外铁明显减少甚至消失,这是缺铁性贫血的特征性表现之一。细胞外铁的减少反映了体内储存铁的缺乏,因为储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存在于骨髓小粒中,当机体储存铁耗竭时,细胞外铁就会减少或消失。
2.细胞内铁:幼红细胞内的铁颗粒称细胞内铁,缺铁性贫血时细胞内铁阳性率明显减低,常小于15%。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少见,正常骨髓中环形铁粒幼红细胞一般小于15%,缺铁性贫血时该比例降低。
三、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异常
巨核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通常无特殊改变。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其产生血小板的功能一般不受缺铁性贫血的直接影响,但如果患者同时存在其他血液系统问题或因贫血导致整体造血微环境改变,可能会有间接影响,但在单纯缺铁性贫血时,巨核细胞系无特征性的特异性改变。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缺铁性贫血时骨髓象特点与成人基本一致,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关注铁的补充对造血功能的影响,由于儿童骨髓造血储备能力相对较弱,缺铁性贫血时骨髓红系增生等表现可能更明显,同时要注意儿童铁代谢的特点,及时发现和纠正缺铁情况,避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缺铁性贫血时骨髓象同样会出现上述红系增生、细胞外铁和细胞内铁改变等特点,孕妇由于生理需要量增加,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其骨髓象的改变更要结合孕期铁代谢的变化来综合判断,及时采取措施补充铁剂等改善贫血状况,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