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对宝宝有多方面不良影响,包括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受影响、免疫功能下降、消化系统功能异常。宝宝生长发育迅速需铁量大,婴儿期易缺铁,家长要注意饮食搭配,6个月以上及时添加含铁辅食,定期查血常规,确诊缺铁性贫血要遵医嘱治疗。
智力发育受影响
铁元素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缺铁会影响神经髓鞘的形成以及神经递质的合成等。有研究发现,缺铁性贫血的宝宝在认知发育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在婴儿期,如果存在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对其后期的学习能力、语言发育等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例如,对一些6-12个月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婴儿进行跟踪研究,发现他们在2-3岁时在认知测试中的表现低于无缺铁性贫血的同龄儿童,这是因为铁参与了大脑中许多关键神经过程,缺铁干扰了这些过程的正常进行,从而阻碍了智力发育。
免疫功能下降
铁在宝宝的免疫功能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缺铁会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和巨噬细胞的活性等,导致宝宝的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比如,缺铁性贫血的宝宝更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疾病。临床观察发现,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宝宝每年发生感染的次数明显多于健康宝宝,这是由于铁缺乏影响了免疫系统中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得宝宝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弱。
消化系统功能异常
缺铁会影响宝宝消化系统的功能。铁缺乏可能导致胃肠道黏膜细胞功能紊乱,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症状。例如,一些缺铁性贫血的宝宝会表现出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减少,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进一步加重贫血的状况,形成恶性循环。研究表明,约有30%-40%的缺铁性贫血宝宝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这与铁缺乏对胃肠道黏膜的直接影响有关。
对特殊人群(宝宝)的温馨提示
对于宝宝来说,由于其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在婴儿期,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母亲铁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宝宝缺铁;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奶粉中铁含量不足或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也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家长要注意宝宝的饮食搭配,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的铁。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的米粉、红肉(如牛肉、猪肉)、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要定期带宝宝进行血常规检查,尤其是在6个月-2岁这个缺铁性贫血的高发年龄段,以便早期发现缺铁性贫血并及时干预,减少上述各种危害的发生。如果宝宝已经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铁剂补充等治疗,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因为不恰当的用药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