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需进行病因治疗,明确并去除病因;采用铁剂治疗,口服铁剂为主,不能口服或吸收不良者用注射铁剂,血红蛋白正常后继续服铁剂3-6个月;调整饮食,多吃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注意饮食均衡多样化及铁剂使用谨慎,孕妇要保证铁摄入及定期产检,老年人要综合基础疾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并监测不良反应。
一、病因治疗
明确病因并去除:首先要找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并加以纠正。例如,对于因月经过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女性,需积极治疗妇科疾病以减少月经量;对于胃肠道慢性失血(如消化性溃疡、痔疮出血等)引起的,要针对相应疾病进行治疗,如治疗消化性溃疡控制出血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病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挑食、生长发育快等导致铁摄入不足,孕妇可能因铁需求增加而摄入相对不足等,均需针对各自病因进行处理。
二、铁剂治疗
铁剂选择:口服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有硫酸亚铁等。一般来说,口服铁剂后数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1-2周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待血红蛋白正常后,还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以补充体内储存铁。对于不能口服铁剂或口服铁剂吸收不良的患者,可考虑注射铁剂,如蔗糖铁等,但注射铁剂有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三、饮食调整
增加铁摄入:鼓励患者多食用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每100克猪肝含铁约22.6毫克)、瘦肉、豆类、绿叶蔬菜等。不同年龄人群饮食结构不同,儿童可适当增加含铁辅食的添加,孕妇则需保证饮食中铁的充足供应以满足自身和胎儿需求。同时,要注意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猕猴桃等,因为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在治疗时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要特别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避免儿童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同时,儿童使用铁剂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铁剂剂型,且要注意铁剂的口感等因素,以提高儿童的依从性。
孕妇:孕妇缺铁性贫血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在饮食上要保证足够的铁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同时,要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缺铁性贫血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胃肠道疾病影响铁的吸收,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兼顾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合理选择铁剂及治疗方式,密切监测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