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与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有关。婴幼儿期铁储备不足及膳食中铁供给不足致铁摄入不足;胃肠道疾病、食物搭配不合理致铁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及频繁鼻出血、月经过多等致铁丢失过多,这些情况均可引发缺铁性贫血。
一、铁摄入不足
(一)婴幼儿期铁储备不足
婴儿出生时体内铁储备主要来自胎儿期,足月新生儿体内铁储备约为250-300mg,足月儿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生后4-5个月内使用,但未成熟儿铁储备不足,若不及时补充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例如,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获取铁的时间较短,体内铁储备相对更少,生后更容易出现铁缺乏相关问题。
(二)膳食中铁供给不足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较大。如果儿童的日常饮食中含铁丰富的食物摄入过少,就容易导致缺铁。例如,婴幼儿时期单纯以乳类喂养,而乳类中铁含量较低,若辅食添加不及时或添加的辅食中铁含量不足,就会使铁摄入不足。年长儿如果偏食、挑食,不爱吃肉类、肝脏、豆类等富含铁的食物,也会造成铁摄入不足。比如一些儿童只喜欢吃甜食、油炸食品等,而忽略了富含铁的食物,长期下来就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
二、铁吸收障碍
(一)胃肠道疾病
某些胃肠道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例如,慢性腹泻会缩短食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影响铁的吸收;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的解离和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从而影响铁的吸收。以慢性腹泻为例,长期的慢性腹泻使得食物通过肠道的速度加快,铁还未来得及被充分吸收就被排出体外,导致铁吸收量减少,进而增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风险。
(二)食物搭配不合理
日常饮食中食物搭配不合理也会影响铁的吸收。例如,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草酸等会与铁结合形成不溶性铁盐,影响铁的吸收。如果儿童在进食富含铁的食物的同时大量食用含植酸、草酸丰富的食物,如菠菜与豆腐一起食用,豆腐中的钙会与菠菜中的草酸结合形成草酸钙,同时也会影响铁的吸收。
三、铁丢失过多
(一)慢性失血
儿童时期慢性失血也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肠道寄生虫感染,如钩虫病,钩虫会附着在肠道黏膜上,吸食血液,长期慢性失血可导致铁丢失过多;此外,消化道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疾病也可引起慢性失血,从而使铁丢失增加,引发缺铁性贫血。以钩虫病为例,钩虫寄生在肠道内,每天可导致少量但持续的失血,长期积累就会使体内铁储备逐渐耗竭,最终发展为缺铁性贫血。
(二)其他原因
频繁的鼻出血、月经过多(多见于青春期女性)等也可能导致铁丢失过多。例如,青春期女性如果出现月经过多的情况,每月会丢失一定量的铁,若不能及时补充,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