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缺铁性贫血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血容量增加致血液稀释、胎儿生长发育需铁多致摄入不足,日常饮食结构不合理、孕期铁需要量增加而补充不足致铁摄入不足,胃肠道功能改变、某些疾病致铁吸收障碍,孕期生理性失血及其他失血情况致铁丢失等。
一、孕妇生理变化相关原因
1.血容量增加:孕妇在孕期血容量会显著增加,大约增加30%-45%,其中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导致血液相对稀释,使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例如,正常非孕期女性血容量约为4-5L,而孕期可增加至5.5-7L,这种血容量的不均衡增长使得铁的需求相对增多。
2.胎儿生长发育需求: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铁来合成血红蛋白等,以满足自身氧气运输等生理功能。胎儿每天大约需要从母体获取2-4mg的铁,整个孕期胎儿共需铁约300-500mg,若孕妇铁摄入不足,就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二、铁摄入不足原因
1.日常饮食结构不合理:孕妇若长期挑食、偏食,摄入富含铁的食物过少。例如,动物性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等含铁量丰富且吸收率高,但如果孕妇很少食用这类食物,仅依赖植物性食物补铁,由于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较低(一般仅为1%-7%),就难以满足孕期铁的需求。常见的植物性食物如谷物、蔬菜等含铁量相对较低且吸收利用困难。
2.孕期铁的需要量增加但补充不足:随着孕期进展,孕妇对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而日常饮食中铁的补充没有相应增加。比如,孕前铁储备不足的孕妇,在孕期更易出现铁摄入不足的情况,若没有及时额外补充铁剂,就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三、铁吸收障碍原因
1.胃肠道功能改变:孕期孕妇胃肠道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如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的吸收。胃酸有助于将食物中的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从而促进铁的吸收。孕期胃酸分泌减少,使铁的还原过程受阻,进而影响铁的吸收利用。另外,孕期胃肠蠕动减慢,也可能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影响营养物质包括铁的吸收。
2.某些疾病影响:如果孕妇本身患有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会影响铁的吸收。例如,慢性胃炎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影响铁的摄取和转运;胃溃疡患者可能因长期慢性失血等因素间接影响铁的吸收利用。此外,一些肠道疾病如肠炎等也可能干扰铁的正常吸收过程。
四、失血因素相关原因
1.孕期生理性失血:虽然孕期生理性失血相对较少,但也可能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因素之一。例如,胎盘着床时可能会有少量出血,或者孕期一些微小的血管破裂等情况,长期积累也会导致铁的丢失。
2.其他失血情况:如果孕妇合并有其他失血情况,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也会额外丢失铁,增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风险。尤其是本身铁储备不足的孕妇,这种额外的铁丢失更易引发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