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单纯缺铁性贫血需从病史与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三方面进行。病史采集要关注饮食习惯、慢性失血及胃肠道疾病史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症状有乏力等但需排除其他疾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代谢相关检查示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血清铁蛋白降低,骨髓象见增生活跃等及铁染色异常;需与地中海贫血、慢性病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鉴别。
一、病史与症状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如是否存在长期素食、节食等情况,因为这可能导致铁摄入不足;了解是否有慢性失血的情况,例如消化道溃疡、月经过多等,慢性失血会使铁丢失过多;还需询问有无影响铁吸收的胃肠道疾病史,如萎缩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可能干扰铁的正常吸收。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病史特点不同,儿童可能因喂养不当导致铁摄入不足,育龄女性月经过多较为常见,老年人可能存在消化道慢性失血风险。
2.症状表现: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常出现乏力、易疲倦、头晕、头痛、耳鸣、心悸等症状,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症状是由于贫血导致机体缺氧,影响各器官功能引起的,但需注意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所以不能仅依据症状判定。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降低,一般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小于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小于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0g/L。这是因为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体积变小。不同年龄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6个月-6岁Hb<110g/L、6-14岁Hb<120g/L可考虑贫血,成人男性Hb<130g/L、女性Hb<120g/L为贫血。
2.铁代谢相关检查
血清铁(SI):血清铁降低,正常血清铁值男性约为11-30μmol/L,女性约为9-27μmol/L。血清铁是血液中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缺铁时血清铁减少。
总铁结合力(TIBC):总铁结合力升高,正常TIBC约为50-77μmol/L。总铁结合力反映转铁蛋白的含量,缺铁时转铁蛋白合成增加,总铁结合力升高。
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蛋白是体内储存铁的指标,血清铁蛋白降低,正常男性约为30-400μg/L,女性约为15-200μg/L。血清铁蛋白能较敏感地反映体内铁储存情况,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蛋白明显降低。
3.骨髓象检查:骨髓涂片可见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红系中晚幼红细胞增多。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减少。这是因为铁缺乏时,骨髓造血原料不足,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通过骨髓象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铁缺乏的情况,但一般在诊断明确后较少进行骨髓象检查,除非有其他不典型情况需要鉴别诊断。
三、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贫血相鉴别,例如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是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血常规可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血清铁蛋白一般正常或升高,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可鉴别;慢性病性贫血,慢性病性贫血患者血清铁降低,但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升高,常有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基础疾病;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铁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骨髓象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血清铁和铁蛋白升高。通过以上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包括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等,才能判定是否为单纯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