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对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均有影响,如削弱免疫功能致感染风险升、影响心脏功能致结构改变和血管功能紊乱、引起胃肠道消化功能紊乱及增加异食癖风险、影响神经认知功能及可能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生有关联等
一、对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影响
缺铁性贫血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使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下降,更容易患上各种感染性疾病。例如,缺铁会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等免疫相关功能,研究表明缺铁性贫血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的几率显著升高。在儿童群体中,长期缺铁性贫血可能导致其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反复感染会进一步消耗机体能量和营养,阻碍儿童正常的生理机能发展;对于老年人,缺铁性贫血会使其免疫功能更趋低下,增加患肺炎等严重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而感染又会加重贫血的状况,形成恶性循环。
二、对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影响
1.心脏功能方面
缺铁性贫血时,机体为了满足组织器官的氧供,会增加心脏的输出量,心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可导致心脏扩大、心肌肥厚等改变。研究发现,缺铁性贫血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心脏结构指标会发生异常变化。在儿童中,长期缺铁性贫血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导致心功能储备降低,影响其运动耐力等;对于育龄女性,长期缺铁性贫血可能在妊娠等生理状态下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发生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潜在风险。
2.血管功能方面
缺铁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导致血管内皮素等血管活性物质失衡,使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紊乱。有研究显示,缺铁性贫血患者存在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受损情况。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这种血管功能的改变都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例如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就逐渐下降,再加上缺铁性贫血导致的血管功能异常,会进一步增加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三、对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影响
1.胃肠道消化功能
缺铁性贫血可引起胃肠道黏膜病变,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症状。研究表明,缺铁会影响胃肠道黏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儿童时期长期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其对营养物质的摄取,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对于患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缺铁性贫血会加重原有的胃肠道症状,例如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贫血导致的胃肠道黏膜病变可能使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更加明显。
2.其他消化系统疾病风险
长期缺铁性贫血可能增加患异食癖的风险,部分患者会出现嗜食泥土、生米等异常行为,而异食癖又可能进一步加重缺铁的状况,形成不良循环。在特殊人群中,如孕妇,缺铁性贫血伴发异食癖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和正常发育,因为孕妇的异常进食行为无法为胎儿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
四、对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影响
1.神经认知功能
缺铁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儿童缺铁性贫血可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减退等。研究发现,缺铁会影响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进而影响神经认知功能。在婴幼儿时期,缺铁性贫血对神经发育的影响更为显著,因为此阶段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缺铁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对于成年人,长期缺铁性贫血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认知方面的问题,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2.神经系统其他病变风险
有研究提示,缺铁性贫血可能与某些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但具体机制尚在进一步探索中。不过可以明确的是,缺铁性贫血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会贯穿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健康,需要引起重视,及时纠正缺铁状况以降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