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会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表现,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易患缺铁性贫血且影响不同,需注意相应人群的饮食等方面及定期检查。
一、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浓度(Hb)
1.红细胞计数: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通常会降低,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为$(4.0\sim5.5)\times10^{12}/L$,成年女性为$(3.5\sim5.0)\times10^{12}/L$,儿童会因年龄不同有相应参考范围,一般年龄越小,红细胞计数相对越高,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
2.血红蛋白浓度:这是反映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成年男性Hb参考值为$120\sim160g/L$,成年女性为$110\sim150g/L$,儿童同样因年龄而异,缺铁性贫血时Hb会明显降低,低于相应年龄、性别正常参考值下限。其意义在于血红蛋白是携带氧气的重要蛋白,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影响氧气运输,出现贫血相关症状。
二、红细胞压积(HCT)
1.数值变化: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压积也会降低,它反映的是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体积比例,正常成年男性HCT参考值为$0.40\sim0.50$,成年女性为$0.35\sim0.45$,儿童有各自年龄对应的参考范围,缺铁性贫血时该指标低于正常范围。这是因为红细胞数量减少以及每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使得红细胞总体积占比下降。
三、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1.红细胞平均体积:缺铁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会降低,正常参考值成年人为$80\sim100fL$,儿童也有相应范围,缺铁时红细胞生成不足,体积变小,导致MCV低于正常。
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也会降低,正常参考值成年人为$27\sim34pg$,儿童有其对应值,由于缺铁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每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减少,所以MCH低于正常。
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同样降低,正常参考值成年人为$320\sim360g/L$,儿童有相应范围,缺铁使得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导致MCHC低于正常。这三者的变化特点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典型表现,通过这三个指标可以辅助判断贫血的类型为缺铁性贫血。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缺铁性贫血对其影响较大,除了上述血常规指标异常外,还可能影响智力发育、体格生长等。在生活方式上要保证合理的饮食结构,保证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等,因为儿童对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若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同时要定期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缺铁性贫血并及时干预。
2.孕妇:孕妇由于自身血容量增加以及胎儿生长发育对铁的需求,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血常规指标会出现上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特点。在孕期要特别注意铁的补充,因为缺铁不仅影响孕妇自身健康,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可能导致胎儿缺铁、低体重等问题。要保证饮食中铁的充足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但需注意孕妇用药的特殊性,应遵循医生建议。
3.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铁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也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血常规指标同样会有红细胞、血红蛋白等降低,小细胞低色素表现。老年人要注意饮食中铁的摄取,可选择易消化且富含铁的食物,如黑木耳、红枣等,同时要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检查血常规,及时发现缺铁性贫血并进行相应处理,因为老年人贫血可能会加重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风险等。